郡邑徵循吏,词林忆侍臣。
青云嗟濩落,白首见清真。
论秀终裨国,锄奸肯避人。
百年文物尽,愁绝故山春。

杨待制挽诗

郡邑徵循吏,词林忆侍臣。

青云嗟濩落,白首见清真。

论秀终裨国,锄奸肯避人。

百年文物尽,愁绝故山春。

注释:

郡邑:指代州城,即今山西省永济县

征循吏:召用有政绩的人为循吏

词林:文学之士的聚集之地

青云:喻官位高升

嗟:叹息、感慨

白首:形容年老

清真:正直清廉

裨国:有益于国家

锄奸:打击邪恶之人

故山: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杨待制的挽诗。诗人在诗中回顾了杨待制的生平事迹,赞扬了他的功绩和道德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首联“郡邑徵循吏,词林忆侍臣。”意思是说,我被召去的地方是郡邑,我在这里回忆着曾经的官员们。郡邑,古代地方行政区域,这里指代州城,即现今山西省永济县。循吏,指遵循法规,勤政为民的官吏,这里指杨待制。词林,指文学之士的聚集之地,这里指他曾经工作过的场所。侍臣,指大臣或近臣,这里指杨待制曾经担任过的官职。

颔联“青云嗟濩落,白首见清真。”意思是说,我感叹自己从青云直落到了低谷,而杨待制作为国家栋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青云,比喻高官厚禄,这里指杨待制曾经获得的高位。濩落,比喻失意落魄,这里指杨待制曾经的困境。清真,指品德高尚,不随波逐流,这里指杨待制始终坚守的原则和信念。

颈联“论秀终裨国,锄奸肯避人。”意思是说,他擅长治国之术,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他在打击邪恶时,从不回避他人。论秀,指他的治国之才,终裨国,即最终对国家有益,表明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锄奸,指他打击邪恶的行为,肯避人,表示他在行动时不会回避他人,说明他有一颗正义之心。

尾联“百年文物尽,愁绝故山春。”意思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家的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殆尽,而我对你的思念之情却如同那无尽的故山春色一般无法割舍。百年,指代国家历史长河中的时间,文物尽,意味着国家文化遗产已经消逝。故山春,指故乡的春天景色,这里借指杨待制所在的故乡。愁绝,表达出极度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