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云霞暝,城隅烟水深。
维舟呼不见,渔火坐相侵。
夜下芙蓉渚,秋高橘子林。
不眠催解缆,鸣柝正沈沈。
【注释】
- 天末云霞暝:指天空中晚霞映照,夜色降临。暝,傍晚、黄昏之意。
- 城隅烟水深:指城外的水面雾气缭绕,远处的江面显得更加深邃。
- 维舟呼不见:指在船上呼唤却听不到对方的声音。维舟,即船。呼,叫唤。
- 渔火坐相侵:指夜晚时分,渔火点点闪烁,灯光照亮了周围环境。侵,渗透。
- 夜下芙蓉渚:形容夜晚的荷花洲景色迷人。夜下,即夜幕之下。芙蓉,即荷花。渚,水边的平地。
- 秋高橘子林:形容秋天高高的树林里挂满了成熟的橘子。高,高高地。橘子林,即橘子树丛。
- 不眠催解缆:意为无法入睡而催促解开缆绳准备起航。不眠,无法入眠或失眠。
- 鸣柝正沈沈:意指敲着木制的信号棒(柝)发出的声响在深夜中回荡,给人一种深深的沉静之感。沈沈,深沉、深远之意。
【赏析】
《九月九日将赴豫章夜发瑞州城下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诗。此组诗共四句,每句均以“天末”、“城隅”、“夜下”、“秋高”等词开头,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
第一句“天末云霞暝”,描绘了天空中晚霞映照,夜色降临的景象。第二句“城隅烟水深”,则描写了城外的水面雾气缭绕,远处的江面显得更加深邃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词。
接下来的三句“维舟呼不见,渔火坐相侵”,则是诗人在船行途中所遇到的有趣场景。他试图在船上呼唤同伴,但却听不到回应;相反,周围的渔民们却因为渔船上的灯火而受到了打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亲密无间的交融关系,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善于观察生活细节、捕捉美好瞬间的能力。
第四句“夜下芙蓉渚”,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荷花洲景色。这里的“芙蓉”指的是荷花,象征着纯洁和高雅;“渚”则是指水中的小岛或平地,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这一句诗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夜晚的荷花洲景色,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敏锐感知能力和独特审美情趣。
最后两句“秋高橘子林,不眠催解缆”则是诗人在夜晚即将出发时的感慨之情。他感叹时间流逝,无法再沉浸在美景之中,于是催促自己解下船缆准备起航。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离别的不舍,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离别愁绪的情感色彩。
《九月九日将赴豫章夜发瑞州城下二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宁静、优美、和谐的自然景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转折等手法,使得诗歌在情感上更加丰富多变,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