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本越中鸟,何年来此啼。
羽毛浑自媚,言语使人迷。
隐隐穿松障,萧萧渡竹溪。
断肠听不得,归路日平西。

译文:

鹧鸪本来自越地的鸟儿,为何来到此地啼鸣?
羽毛艳丽自显媚态,歌声动听让人迷恋。
隐隐约约穿过松树林,飒飒风声越过竹林溪。
悲痛欲绝不忍听,归途已到夕阳西。

注释:

  1. 尔本越中鸟 - 你本是越地(浙江一带)的鸟儿。
  2. 何年来此啼 - 为什么来到这里啼叫?
  3. 羽毛浑自媚 - 你的羽毛如此迷人。
  4. 言语使人迷 - 你那美妙的叫声令人陶醉。
  5. 隐隐穿松障 - 隐约间穿梭在松树丛中。
  6. 萧萧渡竹溪 - 飒飒作响穿越竹林小溪。
  7. 断肠听不得 - 听到你悲鸣让人心痛。
  8. 归路日平西 - 太阳落山时分是回家的路。

赏析:

此诗描绘了鹧鸪在自然环境中的鸣唱。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丽而神秘的鸟类深深的喜爱与同情,以及它在诗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首句“尔本越中鸟”,直接点明了鹧鸪来自越地,这是对其自然来源的明确描述,为接下来的描述奠定了基础。紧接着的“何年来此啼”,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鹧鸪突然出现在自己生活区域的惊讶和好奇。

第二句“羽毛浑自媚”,用赞美的语气描绘了鹧鸪美丽的羽毛。这不仅是对其外貌特征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美好事物的喜爱和欣赏。接着,“言语使人迷”,进一步强调了鹧鸪叫声的魅力,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声音,感受到它带来的愉悦和震撼。

第三句“隐隐穿松障,萧萧渡竹溪”,通过描绘鹧鸪的动态和声音,生动地展现了其活泼可爱的形象。这不仅是对鹧鸪行为的直观描述,也增添了诗句的表现力。

最后两句“断肠听不得,归路日平西”,则深刻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鹧鸪的叫声让他心生悲伤,以至于不愿去听,只能选择逃避。而当夜幕降临,归途在夕阳下逐渐清晰时,他更是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描绘了鹧鸪的形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