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憩峰前看夕阳,浮云东渡思茫茫。
双林春入烟霞古,百谷波回雾雨黄。
草色经年侵客舍,莺声长夏满垂杨。
亭西见月遥相忆,五月南风早已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内容的主要信息。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和赏析,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从而得出答案。

第一句:吴憩峰前看夕阳。吴憩:地名,位于今安徽泾县。歇指停宿、居住。这句的意思是:在皖南的吴憩山前欣赏夕阳。

第二句:浮云东渡思茫茫。浮云:飘浮的云雾。东渡:向东漂流。这句的意思是:看着东去的白云,心中充满了迷茫之情。

第三句:双林春入烟霞古。双林:指黄山。春:春天。这句的意思是:黄山上的树木经过一个冬天的沉睡,到春天时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第四句:百谷波回雾雨黄。百谷:泛指田间的庄稼。这句的意思是:田地里的庄稼随着山间雾气升腾,仿佛是黄色的波浪在波动。

第五句:草色经年侵客舍。草色:青草的颜色。这句的意思是:青草覆盖了整个山坡,已经蔓延到了客人的居所。

第六句:莺声长夏满垂杨。莺声:黄莺的鸣叫声。这句的意思是:夏天的时候,黄莺的叫声充满整个杨柳树丛。

第七句:亭西见月遥相忆。亭:亭台楼阁。这句的意思是:站在亭台楼阁上远望月亮。

第八句:五月南风早已凉。这句的意思是:此时正值盛夏季节,但天气已经很热,所以作者感到十分凉爽。

【答案】

这首诗写诗人于五月三日(或四日)游赏黄山的情景。首联写诗人登上黄山顶,极目远眺,只见一片云海翻腾,天边云彩正朝东南漂荡。这一句是全诗的起兴之笔,用“浮云”一词,暗扣了题目中的“寄”。次联“双林春入烟霞古”是说黄山松林中的树木,经过了漫长的冬眠期后,终于迎来了春天。第三联“百谷波回雾雨黄”则是描绘出一幅春雨润物图。诗人以“百谷”“波回”等词语来表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生气。最后两联,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过去的经历,并抒发了感慨之情:“草色经年侵客舍”,是说他在这山间住了一年多的时间;“莺声长夏满垂杨”,是他在这山中听到鸟儿的鸣叫声。这两联紧承前一联而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并由此而引发出自己的思绪。末联“亭西见月遥相忆”,是说在这亭子西边观赏着明亮的月光,不禁想起远方的朋友来;“五月南风早已凉”,是说如今已是初夏时节,天气已经很热了,所以他感到十分凉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