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桥路断日无光,不似常时入故乡。
野鼠穴粮依蔓草,田乌啼子上枯桑。
偶逢遗老儿孙尽,欲问西邻井灶荒。
惭愧竹西池上路,依然风雨一茆堂。
仲冬二日由下径舆疾还珠林悼风景之顿殊幸茆庐之无恙喜赋一首
村桥路断日无光,不似常时入故乡。
野鼠穴粮依蔓草,田乌啼子上枯桑。
偶逢遗老儿孙尽,欲问西邻井灶荒。
惭愧竹西池上路,依然风雨一茆堂。
注释:
- 1.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仲冬二日返回珠林的途中所见到的风景,并表达了对家乡变化的感慨。
- 2. 描述了道路被破坏,阳光无法照射的情景。
- 3. 野鼠和田鸟在草丛中筑巢,表明了环境的荒芜。
- 4. 偶遇一位老人和他的孙子们,他们的生活似乎都很贫困。
- 5. 诗人想要询问邻居的井灶是否还在使用。
- 6. 惭愧于自己的茅屋仍然遭受风雨的侵袭,尽管周围环境已经变得荒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仲冬时节返回故乡时所见的荒凉景象。从“村桥路断日无光”可以看出,由于道路被破坏,阳光无法照射到村庄,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昏暗无光。接着,“野鼠穴粮依蔓草,田乌啼子上枯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荒芜和凄凉。这里的“野鼠穴粮依蔓草”意味着食物匮乏,而“田乌啼子上枯桑”则表达了田野上的鸟儿因缺乏食物而发出的哀鸣。
诗中的转折出现在“偶逢遗老儿孙尽,欲问西邻井灶荒”这两句,通过描述偶遇一位老人和他的孙子们,以及向邻居询问井灶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荣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最后一句“惭愧竹西池上路,依然风雨一茆堂”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茅屋仍然饱受风雨侵袭的愧疚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状态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