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城五鼓点声催,曾趁初朝列序陪。
宸极中间银烛动,午门西上钥鱼开。
近臣奏事趋丹陛,内史传宣出紫台。
此日燕城更千里,长瞻云气隔蓬莱。
【注释】
晨起忆陪禁城早朝:一大早起床,回忆起过去在皇宫内参加朝廷的朝会。
曾趁初朝列序陪:曾经在朝廷上按照官阶顺序排列。
宸极中间银烛动:皇上的龙椅位于宫殿的最深处,此时点燃了银烛,显得格外明亮。
午门西上钥鱼开:午门位于皇宫的西侧,当门扇开启的时候,如同打开一扇鱼形的锁。
近臣奏事趋丹陛:近侍官员向皇帝汇报工作并快步走向皇帝所在的台阶。
内史传宣出紫台:内史官传递着诏书从紫禁城内走出。
此日燕城更千里,长瞻云气隔蓬莱:今日我远望燕城的天边,仿佛隔着蓬莱仙山。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时写的一首感怀之作。
开头两句“禁城五鼓点声催,曾趁初朝列序陪”写自己早起去参加朝会的情景。“五鼓”,古时用鼓报更点,五鼓为一更,所以称五更。“五鼓点声催”即指天亮后,听到宫中的更鼓声响,催人起床。这两句写出诗人清晨被宫中的钟鼓声唤醒,立即赶往朝会,表现出他勤于职守、尽忠职守的精神。“曾趁初朝列序陪”一句说明自己有幸在朝廷上按官阶顺序排列等候入宫朝参。“初朝”指的是早晨的早朝。这句表明作者对朝政十分关注,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句“宸极中间银烛动,午门西上钥鱼开”描绘了皇帝坐殿时的壮丽景象。“宸极”指帝座,“银烛”指点燃了银烛,“钥”是指门的开关。这里描写了在皇帝坐殿时,宫殿中燃起了银烛,门扉敞开,象征皇权的威严。“宸极中间”指皇帝坐的位置。“午门”指皇宫正门,也称为端门。“钥鱼”指门扇开启的样子。“西上”指皇帝所坐的宝座位于宫殿的西边。
第四句“近臣奏事趋丹陛,内史传宣出紫台”写近臣向皇帝汇报事务并快步走向皇帝所在的台阶的情景。“内史”是指皇帝的书吏或秘书官,负责传达旨意,处理文书。“丹陛”指皇帝坐的台阶,通常用朱红色装饰。这里的“趋”字形容近臣们急于进见皇帝,不敢稍有耽搁。
最后两句“此日燕城更千里,长瞻云气隔蓬莱”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燕城”指的是长安附近的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常用来比喻仙境。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因为公务繁忙而远离了家乡,只能远远地眺望家乡的云彩,想象着与家人团聚的场景。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的壮观景象和表达诗人对朝政的关注,展示了诗人勤勉尽责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