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水落雁团沙,碧嶂霜馀树隐霞。
行客忽惊冬欲尽,道傍初见报春花。

蒋崦道中

寒江水落雁团沙,碧嶂霜馀树隐霞。

行客忽惊冬欲尽,道傍初见报春花。

注释:

  • 蒋崦(yān):山名。位于今安徽当涂县东南,因在江南江北分界处而得此名。
  • 水落:河水干涸,形容水位下降。
  • 雁团沙:大雁结队排成圆形在水面上漂浮。
  • 碧嶂(zhàng):青翠的山峰。
  • 霜馀(yú):残存的霜气。
  • 霞(xiá):彩虹。
  • 行客:过路的旅人。
  • 忽惊:突然感到。
  • 道傍:路边。
  • 初见:第一次看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季节更替景象的小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变化。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寒江水落雁团沙”,描绘了一幅江水退潮后的景象,大雁在江面上排成圆圈,仿佛一团沙滩。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冬天的寒冷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次句“碧嶂霜馀树隐霞”,则转入对山景的描写。诗人用“碧嶂”来形容山峰的青翠,再用“霜馀”点出季节的特征,最后用“树隐霞”描绘出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色。这一句既展现了春天山林的幽美,又为下一句“行客忽惊冬欲尽”做好了铺垫。
    第三句“行客忽惊冬欲尽”,直接点明了时间的变化。诗人看到大雁结队排列,意识到冬天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变化让过路的旅人感到惊讶。
    末句“道傍初见报春花”,则是对春天的到来做了进一步的描绘。诗人在路边发现了报春花,这是春天的象征之一。这一发现使得旅人更加期待春天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转折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