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友忽言别,孤怀易成惋。
秋高北风急,日薄众山晚。
迟回各抗手,越历犹在眼。
前旌转崇林,后骑拥修坂。
庭间怯初散,路缅惊渐远。
离离云树合,泯泯溪流漫。
斯违谅匪遐,同车冀遄返。
【注释】
- 水口:指长江入鄱阳湖处。
- 王伯衢:名不详。
- 流江:即流江驿,在今江西都昌县东南。
- 二友:作者与汤子敏、王伯衢的友情。
- 孤怀:孤单的心情。
- 秋高:秋天的天空高远。
- 北风急:北风刮得很猛。
- 日薄:太阳接近地平线。
- 越历:越过山岭或河流。
- 修坂:长满草的山岭。
- 庭间:庭院里。
- 惊渐:渐渐惊讶。
- 离离:形容云树繁盛的样子。
- 泯泯:形容溪水宽阔的样子。
- 斯违:这次分离。
- 谅:大概。
- 匪遐:不遥远。
- 同车:坐一辆车。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全诗四句一联,共八联,每联皆写景状情,意境优美,风格清新,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
首联“二友忽言别,孤怀易成惋”写送别友人的感慨。二友指诗人与汤子敏、王伯衢之间的深厚友谊。二人突然分别,诗人心中难免伤感。孤怀指自己孤单的心情。易成惋,即忧伤不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颔联“秋高北风急,日薄众山晚”写送别时的景色。秋高气爽,北风凛冽;太阳即将落山,群山沐浴在余晖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既烘托出离别的气氛,又增添了诗意。
颈联“迟回各抗手,越历犹在眼”写两人依依不舍的情景。迟回,迟疑不决。抗手,握手告别。越历,越过山岭或河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依恋之情。他们相持而立,久久不肯分离,目光紧紧相随。这种深情厚谊令人感动,也体现了友情的珍贵。
尾联“前旌转崇林,后骑拥修坂”写送别时的景象。前旌,即前面的人挥舞着旌旗;崇林,高大的树林。后骑,后面的人骑着车子。这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队伍浩浩荡荡,旌旗招展,车马往来不断。这画面既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展现了当时盛大的送别场面。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优美的意象、深情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别离的哀愁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送别习俗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友情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