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日以厉,霜露日以繁。
草木各变色,松桂何轩轩。
物生有本性,天运恒不言。
自非闭塞候,焉识春夏温。
乃知天地间,盛衰同一源。
乘时夸毗子,皦皦安足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水口山居杂兴六首》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秋气日以厉,霜露日以繁。
- “秋气”指的是秋天的气息,“霜露”指的是秋季的霜和露水。这两个词语描述了秋季的自然景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
- 草木各变色,松桂何轩轩。
- 这句话描绘了秋天里各种植物的变化,其中“草木各变色”指的是树叶和其他植被在秋风中逐渐变黄、变红,最终落叶归根。而“松桂何轩轩”中的“轩轩”形容词,形容松树和桂花因为秋季天气变冷,叶子更加挺拔而有生气。
- 物生有本性,天运恒不言。
- “物生有本性”说明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和生长周期,这里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存在。而“天运恒不言”则是说自然界的运行是不依赖于言语或表达的,它自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秩序。
- 自非闭塞候,焉识春夏温。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思考,即如果一个人没有亲身经历过不同的季节,他如何能够理解四季的变化以及它们带来的温暖呢?这反映了杜甫对自然规律和人生经验的深刻理解。
- 乃知天地间,盛衰同一源。
- 这句话总结了前文的讨论,表明无论是草木的生长还是季节的变迁,都源于自然规律的统一性。这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观察。
- 乘时夸毗子,皦皦安足论。
- “乘时夸毗子”中的“夸毗”可以理解为夸耀、炫耀的意思,指的是某些人试图通过夸大事实来获得名利。杜甫在这里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后果的行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杜甫通过观察四季的变化,体会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同时,他也反思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的影响,警示人们要珍惜资源、顺应自然规律。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