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本田野,志岂希庙堂。
采掇乃不遗,徒为仁者伤。
煌煌大明宫,四海皆来王。
圭璋映冠冕,光宠安可忘。
而我叨其逢,能无重忧惶。
驽骀匪逸足,朴𣙙乏远扬。
摈斥固其宜,低回返山房。
幸有二三子,弦歌以徜徉。
感君笃所贻,韵语清琅琅。
逝言托晏岁,江海侔深长。
【注释】
- 微生:指隐士。田野:指隐居的地方。
- 志岂:志向。希:希望。
- 采掇:采集。乃:就。
- 徒为:只是。仁者:有仁德的人,此处指贤人。
- 煌煌:形容宫殿宏伟壮丽。大明宫:唐朝皇帝的宫室名,在长安城北。
- 圭璋:古代玉器的美称,比喻贤能的人。映冠冕:映照在官服之上。
- 光宠:荣耀和宠爱。安:哪里。
- 我:我自比。叨(dāo)其逢:有幸得到他的推荐或赏识。
- 驽骀(nu dá):指驽马、劣马。匪:不是。逸足:跑得快。
- 朴𣙙(pú léi):质朴无华。乏:缺少。远扬:远行。
- 摈斥:被排斥。固:当然。宜:应该。
- 低回:徘徊不进。返山房:回到山里的房子。
- 二三子:指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弦歌以徜徉(cháng yángɡānɡ):弹琴唱歌,自在逍遥。徜徉:闲适自在地漫步。
- 逝言:指诗中的“逝言托晏岁”,意思是要珍惜年华,及时行乐。晏岁:美好的岁月。
- 江海:指广阔的江河和海洋,比喻人的胸怀宽广。侔(móu):相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陈耕给一位友人的信中所写的答诗之作,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和命运的认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全诗通过描绘宫廷的豪华、贤人的地位、朋友的友情等几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诗人以“微生本田野”开头,表达了自己隐居生活的愿望。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应该是平淡无奇的,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
诗人以“志岂希庙堂”作为过渡,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他并不希望仅仅为了名利而活着,而是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诗人以“采掇乃不遗”开头,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重视。他认为,即使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也应该尊重并珍惜那些有才能的人。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有价值的。
诗人以“徒为仁者伤”作为过渡,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他认为,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关心他人的幸福,因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重要的。
诗人以“煌煌大明宫,四海皆来王”开头,描述了皇宫的辉煌和尊贵。他认为,无论是谁,都应该尊重并爱护皇宫,因为它是国家的象征,也是人们向往的地方。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值得赞扬的。
诗人以“圭璋映冠冕,光宠安可忘”开头,描述了贤人的美好形象。他认为,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不应该忘记那些有才华的人,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宝贵的。
诗人以“而我叨其逢,能无重忧惶”作为过渡,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他认为,正是因为有了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他才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和乐观。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
诗人以“驽骀匪逸足,朴𣙙乏远扬”开头,描述了自己的平凡和谦逊。他认为,即使是一个平凡的人,也不应该妄自尊大,而应该谦虚低调地生活。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有价值的。
诗人以“摈斥固其宜,低回返山房”作为过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在远离尘嚣的地方,才能真正地放松心情,享受生活。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
诗人以“幸有二三子,弦歌以徜徉”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他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才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