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据山作巢穴,连年呼群食人血。一朝猛虎入山来,虎自凭陵狼迹绝。
山中久厌狼害人,乍得猛虎惊良驯。岂知残毒乃本性,鼓吻磨牙更雄骋。
一鸟死,百鸟哀,一狼逐,十虎来,山藏泽薮胡为哉。
吾闻周公驱猛兽,不用长戈并劲弩,政教修德施溥。
人民欣欣乐含哺,麒麟来游凤凰舞。上天甚明民甚苦,更万万古莫生豺与虎。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来看第一句:“野狼据山作巢穴,连年呼群食人血。”这句话描述了一种野狼占据山丘建立巢穴,并且每年都有成群结队的野狼来吃人血的场景。这里的“野狼”指的是没有驯化的狼,而“山丘”则是指山中的地形。

第二句:“一朝猛虎入山来,虎自凭陵狼迹绝。”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情景,即突然一只猛虎进入山中,导致之前的野狼踪迹完全消失。这里的“猛虎”指的是被人类驯服的老虎,而“凭陵”则是形容猛虎的威势。

第三句:“山中久厌狼害人,乍得猛虎惊良驯。”这句话描述了山中的居民对于野狼的厌恶感和对于猛虎的出现感到震惊。这里的“良驯”指的是原本温顺的野兽。

第四句:“岂知残毒乃本性,鼓吻磨牙更雄骋。”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人们可能不知道野狼和猛虎的残忍本性,并且它们的咬合动作更加雄壮。

第五句:“一鸟死,百鸟哀,一狼逐,十虎来,山藏泽薮胡为哉。”这句话通过对比描绘了一幅景象,即一只小鸟的死亡引发了其他鸟儿的哀悼,一只狼的追逐导致了其他九只狼的到来,山中的景象因此变得荒凉。这里的“泽薮”指的是沼泽和湖泊等水域。

第六句:“吾闻周公驱猛兽,不用长戈并劲弩,政教修德施溥。”这句话引用了周公驱赶猛兽的故事,表明在古代,人们并不使用强力的武器去对付猛兽,而是通过政治教化和道德修养来解决问题。

第七句:“人民欣欣乐含哺,麒麟来游凤凰舞。”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麒麟和凤凰也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第八句:“上天甚明民甚苦,更万万古莫生豺与虎。”这句话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上天对人民的关怀和智慧,以及历史上从未有过豺狼虎豹的危害。

这首诗通过对野狼、猛虎、狐狸等动物的描述,寓言了人类社会和政治现象,展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态度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