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乌夜啼金井西,蟋蟀在户声相齐。中天无云白露下,渐见梧桐青叶低。
幽闺此时愁独晓,兰灯双照蛾眉小。歌声恐逐回风高,掩抑冰弦破清悄。
弦中语语心自伤,低头却看明月光。罗衣一夜惜颜色,庭草明日沾秋霜。
甘心霜下草,只在阶庭好。不作白杨花,飞飞洛阳道。
【译文】
秋夜寂静,蟋蟀声声相随。白露时节,梧桐渐绿,叶尖低垂,庭院幽静。
独守空闺,愁情满怀。兰香四溢,照亮了蛾眉。歌声高亢,仿佛要冲破清冷的秋风。
琴声悠扬,心弦已伤。低头凝望,月光如霜。罗衣薄透,一夜惜色。明日庭草沾露,秋风凌冽。
愿为坚韧之草,只在屋前阶旁。不愿成为飘飞之花,随风飘散在洛阳道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闺中女子思念征人的诗作。全诗以“秋”为背景,以月、露、桐、草等景物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孤寂凄凉的秋夜图卷。
起笔“林乌夜啼金井西,蟋蟀在户声相齐。”写秋夜之景。林乌,即乌鸦。“金井西”是说这井位于西面的房间。乌鸦夜啼,蟋蟀鸣叫,声闻于耳,更显得秋夜之寂静与凄凉。“无云”句,“白露”两句,点明时间:白露时节,梧桐渐绿,叶尖低垂。“幽闺此时愁独晓”,说明女主人公正在独自沉思之中,她的心情正随着秋夜的变化而波动。
“兰灯双照蛾眉小。”写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兰灯,这里指代女子所持的灯,它发出幽幽的光芒,映照着她的蛾眉。这句既写女子的容貌,又暗示了她心中的忧愁。“歌声恐逐回风高”,则进一步渲染了她的孤独和寂寞。她担心歌声会随着回风飘散到远方,不能传达给她心爱的人。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也透露出了她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辛酸。
“弦中语语心自伤,低头却看明月光。”写女子的内心世界。她弹奏着琴曲,心中充满了哀伤和思念。当她低头凝望着明亮的月光时,不禁感到自己的孤单和无助。这句中的“语语心自伤”表明了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四句“罗衣一夜惜颜色,庭草明日沾秋霜。”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女主人公担心一夜之间自己会被秋霜染白,因此她连夜穿上了罗衣(即丝织品),珍惜自己还保持的颜色。第二天早晨,庭院里的花草都被秋霜覆盖,女主人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凋零。这句中的“惜颜色”、“沾秋霜”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以“秋”为背景,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郁和无奈。同时,它也揭示了古代女性命运的悲惨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