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白玉质,换君青云骢。
岂不重颜色,所悲道路穷。
朝驰月窟西,夕憩昆仑东。
一去关塞远,宁惜闺帷空。
美人闻马嘶,含涕出房栊。
爱移丈夫性,德称惭冶容。
素丝妾所理,薄奉羁与笼。
愿因承光景,流盼鞍辔中。
君行倘未已,千里仍相从。
【译文】
愿将白玉质的马匹,换来你那飞腾的青云骢。
我难道只看重你的外表?可道路遥远,我怎能不悲伤呢?
早晨驰马月窟西,晚上栖息昆仑东。
你远去之后,关塞重重,我怎舍得离开闺房空守寂寞?
美人听说马声嘶哑,含泪走出房栊,娇艳如花,她却如此憔悴!
她的美貌转移了丈夫的情性,丈夫惭愧自己的德容。
她那洁白无瑕的丝线被我理过,而薄情的我却被你用笼锁住。
但愿我能有幸承你光临,在鞍旁流盼,与你相伴。
你若未行远路,我们仍能千里相会,不离不弃。
【赏析】
此诗为一首送别词。诗人借对一个女子的思念来表达自己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意脉贯通、一气呵成,以景结情,余音袅袅。
首二句“请以白玉质,换君青云骢”,是说,我送你这匹名马,它可是天下无双的好马呀!这匹马原是一匹青色的骏马,名叫青骢。李白曾自称为青云之客,所以诗人用“青云骢”来比喻他的朋友。这里用典,既写出了马的高贵身份和美丽形象,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朋友的真挚情谊和美好祝愿。第三句“岂不重颜色”,意思是说:岂止是看重它的漂亮。这匹马的颜色青翠欲滴,光彩照人;它那神采飞扬的模样也使诗人心旷神怡。但更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匹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高雅的气质,那种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第四句“所悲道路穷”,诗人把笔锋一转,由写马转向写人,写自己。他担心友人远行后,自己将会孤独无助,陷入困境。第五至八句是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深情呼唤和祝福。他想象着友人在旅途中的美好情景,希望友人一路顺风,能够早日到达目的地。同时,他也为自己不能随同前往而感到惋惜。第九句“宁惜闺帷空”是说:宁可舍弃我的闺房空寂,也要与朋友在一起。第十句“美人闻马嘶”,是说:听到马叫声的女子,含着泪水走出房栊。第十一、十二句“爱移丈夫性,德称惭冶容”,是说:她的美貌转移了丈夫的感情,丈夫惭愧自己的德行。这两句也是借用典实,进一步写妻子的美德。最后两句“素丝妾所理,薄奉羁与笼”,是说:我用洁白的丝线为她梳理过的头发,却被轻薄地用笼子束缚着,使她无法自由。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之词。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说自己对妻子的薄情寡义。实际上,这两句正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真挚祝愿的写照。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反语的手法,表达了他对远行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结尾两句“愿因承光景,流盼鞍辔中”,是说:愿你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让我们能够长久相见。这两句既是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词。全诗以景起兴,以情结末。开头四句写送别的场景。“请以白玉质”、“岂止是看重它的漂亮”、“宁惜闺帷空”,都表现出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中间六句写友人远行的情景。“朝驰”四句,写诗人想象中友人远行时的情景:清晨骑马向月窟西奔去,傍晚又在昆仑山头憩息。“一去关塞远”,表明友人远行的地方十分遥远。“宁惜闺帷空”,表明诗人舍己为人,愿意为友人让出自己的居室,使他能够自由自在地远行。“美人闻马嘶”,“含涕出房栊”,是说听到马嘶声的女子,含着泪水走出房栊。“爱移丈夫性”,“德称惭冶容”,是说妻子的美丽转移了丈夫的爱情,丈夫惭愧自己的德行。“素丝妾所理”,是说妻子用洁白的丝线为我梳理过的头发,却被轻薄地用笼子束缚着,使她无法自由。“愿因承光景”,是说:愿你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让我们能够长久相见。“流盼鞍辔中”,是说:希望你在路途中不要过于劳累,让我在鞍旁流望,陪伴你左右。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而又富有韵味。特别是“素丝妾所理”一句,既写尽了妻子的贤惠,又写出了丈夫的怜爱之情。整首诗感情细腻真挚,意境优美动人,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