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西来识肉身,法衣夜嘱岭南人。
一花五叶终成果,明镜非台不惹尘。
幡影度风禅刹夕,锡声含雨石泉春。
游踪未晤无文字,唐代遗碑读尚新。

曹溪礼大鉴禅师塔: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曹溪礼大鉴禅师塔的,描绘了塔周围的美景与历史。下面逐句解释:

  1. “掬水西来识肉身”:这里指的是从西面的曹溪取水,象征着从禅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掬水”意味着用手捧取,”西来”则指的是从西面取水,暗示着从西方传入的佛教思想或修行方法。”识肉身”则是指通过实践和体验去理解佛法的真实面目。

  2. “法衣夜嘱岭南人”:这里的”法衣”指的是袈裟,是出家人的标志,”夜嘱”表示在夜晚的祈祷或教诲,”岭南人”指的是居住在南方的人,可能是说禅门大师对南方的信徒进行教导。

  3. “一花五叶终成果”:“花”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禅宗中的“一花五叶”,指的是一种简单、直接的修行方式,而“果”则是指通过这种方式修行最终得到的成果。这句话强调了禅宗修行的简单性和直接性。

  4. “明镜非台不惹尘”:“明镜” 比喻为清净的心,”台” 指的是世俗的纷扰,”不惹尘” 意思是不被世间的纷扰所影响。这句话表达了禅宗追求的内心清净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5. “幡影度风禅刹夕”:这里的“幡”指的是佛教中使用的旗帜或标志,”度风” 形容其被风吹过,”禅刹” 是佛教寺庙,”夕” 指傍晚时分。这句话描绘了夕阳下,佛教寺庙的壮丽景色。

  6. “锡声含雨石泉春”:”锡” 是一种金属制作的僧侣工具,”含雨” 表示清脆悦耳,”石泉” 指的是山间清澈的泉水,”春” 指春天。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宁静祥和的寺院景象。

  7. “游踪未晤无文字,唐代遗碑读尚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遗址的尊重和敬仰,即使没有亲自到访,也能通过阅读唐代的遗留碑文来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