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浮生几日闲,桑榆夕景渐阑珊。
病魔可避宁浮海,诗债相寻且闭关。
灯影背窗愁作伴,雨声喧枕梦惊还。
鹿车记得清溪路,稍待秋风更入山。

【注释】

  1. 桑榆:傍晚。
  2. 阑珊:衰败。
  3. 浮海:泛指海上航行或航海,比喻远离尘嚣。
  4. 诗债:指诗人的债务,也指创作诗歌的责任和义务。
  5. 灯影:灯光的影子。背窗:面向窗户。
  6. 雨声喧枕:雨点敲打枕头的声音。
  7. 鹿车: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用两匹马拉动,形似鹿。清溪路:清溪小径,泛指乡村道路。

【译文】
病中我难得有几日的闲暇,夕阳渐渐西下,桑榆渐次落满枝头。
疾病可以避而远之去海上航行,但诗债相寻,还是得闭门静思。
灯影摇曳映照在窗上,为病中之人增添了愁绪,夜深人静时,雨声敲打着枕头让人难以入眠。
记得曾经走过的那条清溪小路,现在正等着秋风一起进入山林。

【赏析】
此诗以“病中”作为开篇,引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首句“能得浮生几日闲”,表达了诗人在病中的无奈与寂寞,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叹。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病中的所见所感:“桑榆夕景渐阑珊。”这里的“桑榆”既指夕阳,也暗喻人生的晚年;“阑珊”则形容夕阳西下,景色渐趋暗淡。这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凄凉与孤独。

第三句“病魔可避宁浮海”,则是诗人对于疾病的态度和应对之法的阐述。诗人认为,面对疾病,最好的方式不是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在这里,“宁”表示宁愿、宁愿的意思,强调了诗人对于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第四句“诗债相寻且闭关”,则是对前一句的回应,指出诗人虽然愿意面对疾病,但对于诗歌的创作却依然无法放下。这里的“诗债”既指创作诗歌的任务,也隐含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描绘病中的生活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灯影、雨声、鹿车等元素都成为了诗人笔下的载体,它们各自携带着诗人的情感与思绪。其中,“灯影”象征着诗人在病中时的孤独与无助;“雨声”则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忧愁与不安;“鹿车”则暗示了诗人曾经的一段经历,以及那段经历带给他的深刻印象。

最后一联,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来表达对未来的期许。“鹿车记得清溪路”,这句不仅回忆起了与朋友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稍待秋风更入山”,则是对前一句的延续,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秋天一样收获更多的果实,同时也期待着再次回到那片宁静的山林之中。

整首诗以“病中”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病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同时,诗人在诗中融入了自己对于疾病、生活、文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态度,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