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下黄花共我长,开时便欲醉重阳。
枝间点注分秋色,叶底胚胎酿晚香。
久旱似惭虚雨露,后凋终拟傲风霜。
儿童颇会吟翁意,朝夕分泉灌溉忙。
催菊
篱下黄花共我长,开时便欲醉重阳。
枝间点注分秋色,叶底胚胎酿晚香。
久旱似惭虚雨露,后凋终拟傲风霜。
儿童颇会吟翁意,朝夕分泉灌溉忙。
译文:
篱笆下的黄色菊花与我相伴生长,盛开时我就想沉醉在重阳节的欢乐中。
枝条上的花蕾点缀着秋天的色彩,叶片下面的胚芽孕育着晚上的香气。
长时间的干旱让我感到惭愧,好像虚度了雨露的滋润。
虽然最后凋谢,但我会像风霜一样坚韧不屈。
孩子们很懂得我的心意,他们每天早晚都来浇水施肥,忙着照顾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菊花的生长过程和特性,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
诗的开头两句“篱下黄花共我长,开时便欲醉重阳。”描绘了菊花与作者共同成长的场景,以及作者看到菊花盛开时的愉悦心情。这里的“篱下”指的是作者的住所,“黄花”则是菊花。诗人将菊花的生长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了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情感。
“枝间点注分秋色,叶底胚胎酿晚香。”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的特征。菊花不仅美丽,更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诗人用“点注”形容菊花的颜色,用“胚胎”来形容菊花的形态。同时,也暗示了菊花的生命力和顽强精神,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第三句“久旱似惭虚雨露,后凋终拟傲风霜。”诗人以自比的方式表达了对菊花的赞赏。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中,菊花仍然茁壮成长,这种坚韧的精神使诗人感到惭愧;而到了秋天,菊花依然保持生机,不畏风霜。诗人用“虚雨露”形容环境艰难,用“傲风霜”形容菊花的坚强。
最后两句“儿童颇会吟翁意,朝夕分泉灌溉忙。”诗人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菊花,认为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自己的心境。诗人还描述了自己与菊花的互动,每天都要为菊花浇水施肥,忙碌而充满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人用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