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来自建业城,何术遂有江湖名。邺中共讶严君平,心悬日月照万里,西向玄圃东蓬瀛。
几言入微谁复精,历窥千山蚁穴殊分明,众流不混浊与清。
剖鱼得子信无数,能辨孰为龙兮孰为鲸。龙施霖雨鲸翻海,世间灵异由天成。
忆昔梁园初识面,下帘对客谈贵贱。一谈贵人文凤来,梧桐正花彩云见。
又谈穷苦水塞河,鹭鸶俯首冒霜霰。野夫问命却不同,上指老鹤仍飞九霄遍。
谓我八十馀年可到否,讵学渭川垂钓叟。圣代疏慵无所系,花下徵歌时进酒。
慎勿太洁且尘垢,高士传中何必有。壮年排难不畏人,而今世路好缄口。
京西山水昔游处,昨宵梦掇湖中藕。还拟蓟门走马摇丝鞭,紫氛碧霞浩相连。
山灵暗护鬼物遁,岸帻醉呼身似颠。无限精华方寸贮,尔露天机何见许。
白头不死更探奇,望望安期空枣树。传书道来竟不来,月出深松独延伫。
这首诗名为“示秣陵王卜者长歌”,是一首七言诗,全诗共八句。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解:
第一句:“杖藜来自建业城,何术遂有江湖名。”
译文:我拄着藜杖从建业城中走来,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声名远扬?
注释:建业城,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南京市。杖藜,指手杖。
第二句:“邺中共讶严君平,心悬日月照万里,西向玄圃东蓬瀛。”
译文:我们都惊讶严君平,他的心灵悬挂在日月之上,照亮了万里之遥,向西朝向着玄圃,东向往望蓬瀛。
注释:严君平,古代著名的占卜者。玄圃和蓬瀛都是神话中的仙境。
第三句:“几言入微谁复精,历窥千山蚁穴殊分明,众流不混浊与清。”
译文:谁能深入理解其中的微妙之处?经过观察千山蚁穴之微小,非常清晰,众流并不混合在一起成为浊水或清水。
注释:几言入微,指深入理解事物的关键。历窥千山,比喻观察细微之处。蚂蚁穴,比喻小处,微小之处。
第四句:“剖鱼得子信无数,能辨孰为龙兮孰为鲸。”
译文:剖开鱼时得到很多卵,可以辨别出龙还是鲸。
注释:剖鱼得子,比喻事情的真相或本质逐渐显露出来。剖鱼,即剖解鱼肉,比喻探究事情的内里。
第五句:“龙施霖雨鲸翻海,世间灵异由天成。”
译文:龙降下甘霖雨滋润大地,鲸鱼掀起大海波涛。世间的神奇和怪异都是由天意形成的。
注释:龙施霖雨,比喻祥瑞之事。鲸翻海,比喻巨大的力量。
第六句:“忆昔梁园初识面,下帘对客谈贵贱。”
译文:回忆起当年在梁园初次见面的时候,放下窗帘和客人谈论人的贫富贵贱。
注释:梁园,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下帘对客,形容当时文人聚会的高雅场面。
第七句:“一谈贵人文凤来,梧桐正花彩云见。”
译文:一谈及贵人们的事情,就像凤凰飞来一样,美丽的花朵和彩云出现在梧桐树上。
注释:文凤来,形容谈话中出现贵人的情况。彩云,象征美丽和吉祥。
第八句:“又谈穷苦水塞河,鹭鸶俯首冒霜霰。”
译文:又谈到贫穷困苦的人们生活在水边,像鹭鸶一样低下头面对霜冷的雪霰。
注释:水塞河,指河流边贫困的人们生活条件艰苦。
第九句:“野夫问命却不同,上指老鹤仍飞九霄遍。”
译文:普通人询问命运却有不同的看法,老鹤向上飞翔直至遍布整个天空。
注释:野夫,指普通百姓。问命,指询问命运。不同的意见,表示观点多样。
第十句:“谓我八十馀年可到否,讵学渭川垂钓叟。”
译文:问我八十多岁能否到达那里?难道学习渭水垂钓的老者吗?
注释:渭川垂钓叟,指隐居渭水的老者,这里用来反问自己是否真的追求高远的理想。
第十一句:“圣代疏慵无所系,花下徵歌时进酒。”
译文:在圣德的时代中我疏懒无羁地生活,花儿开放时唱着歌儿喝着酒。
注释:圣代,指美好的时代。疏慵,指悠闲自在、不拘礼节的生活方式。徵歌,指歌曲和音乐。
第十二句:“慎勿太洁且尘垢,高士传中何必有。”
译文:千万不要过于洁净而沾满尘埃污垢,高风亮节的人物事迹在高士传中也能找到例子。
注释:慎勿,不要的意思。高士传,指的是有关高尚品德人物的传记或记载。
第十三句:“壮年排难不畏人,而今世路好缄口。京西山水昔游处,昨宵梦掇湖中藕。”
译文:年轻时敢于面对困难,不怕别人的看法。现在世道艰难需要沉默。昨天夜里梦见自己在湖中拔起了莲藕。
注释:排难,指面对困难的勇力。缄口,指不说话,避免是非。
第十四句:“还拟蓟门走马摇丝鞭,紫氛碧霞浩相连。”
译文:还打算骑马前往蓟门,挥舞着丝鞭,紫色的天空和碧绿的云彩连接在一起。
注释:蓟门,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市附近。走马,骑马。
第十五句:“山灵暗护鬼物遁,岸帻醉呼身似颠。”
译文:山神暗中保护那些鬼怪逃走,我喝醉了酒大声喊叫好像自己也快要倒下了一样。
注释:岸帻,头巾松散的样子。醉呼,大声呼喊。
第十六句:“无限精华方寸贮,尔露天机何见许。”
译文:我心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精华,你怎么能理解我的高深莫测呢?
注释:方寸,指内心。无限精华,指心中蕴含的智慧。露机,指显露出的道理或玄机。
第十七句:“白头不死更探奇,望望安期空枣树。”
译文:即使已经白头不死了,我也将继续寻求奇妙的事物。只是望着安期山上空荡荡的枣树。
注释:白头不死,指长寿或者不因衰老而死。探奇,探索奇特的事物。安期山,传说中的仙山之一。安期枣树,传说中的仙树。《神仙传》记载安期先生乘鹤升天之后留下一棵枣树。
这首诗整体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自然之美以及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