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不见庐山面,叱驭兹来意倍亲。
日射苍岩俱吐紫,霜催锦树别成春。
虎溪说法应无着,鹿洞谭经合有人。
同异更须参了义,劳劳愧我尚车尘。

【注释】

过:经过,访问。

兹:这,指庐山。

意倍亲:心情格外亲切。

日射苍岩俱吐紫,霜催锦树别成春:太阳照射着苍青色的岩石也吐出了紫色的霞光,霜冻催促着锦树林,使春天到来。

虎溪:在江西庐山南面。相传晋代道士许逊在此山修炼成仙,后为人们传诵他的威名,所以这里称道人讲经为“虎溪说法”。

鹿洞:在江西庐山南。宋真宗赐书《鹿洞书院记》给李觏(字泰伯),故有“鹿洞”之称。后来这里成为学者讲学的场所。

了义:明白了道理或宗旨、目的。

劳劳愧我尚车尘:惭愧自己驾车奔驰尘土之中,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而白白浪费时间和生命。

【赏析】

《过庐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贬谪黄州时期所作的一首诗。诗中以诗人亲身经历和感受为基础,描绘了庐山四季分明、风光秀丽的自然风貌。

首句写诗人七年未见庐山,现在重游,感觉十分亲切。二句写阳光照耀下的苍岩和霜冻中的锦树,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景象。三句写虎溪寺里的道人讲经说法的故事,以及他在鹿洞讲学的情景。最后两句说,与这些同道中人相比,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感到惭愧。

此诗意境清新、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