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风流谁独最,尚遗馀韵到今人。
逢秋酌酒年年是,作客看花处处新。
有屐可酬山契分,无诗能为菊传神。
醉中更欲清毛孔,自洗磁瓯点绿尘。

《九日饮冰玉堂和韵十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典午风流谁独最,尚遗馀韵到今人。
注释:典午是指三国时期的魏国,这里借指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风流指的是才情出众,这里强调的是个人才华的卓越。馀韵指的是诗歌中的余味,即诗的意境或情感在读者心中留下的印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三国时代,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展现出如此卓越的才华和风采,这种风格至今仍然影响着后世的人。

逢秋酌酒年年是,作客看花处处新。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每年秋天,他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喝酒赏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里的“作客”指的是诗人身处异地,如同客人一样四处漂泊。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有屐可酬山契分,无诗能为菊传神。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我有一双鞋子,可以与山景相媲美,但是没有诗歌能够更好地描述菊花的神韵。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诗歌应该超越文字的表面意义,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精神。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技巧的探索和追求。

醉中更欲清毛孔,自洗磁瓯点绿尘。
注释:这句话体现了诗人追求纯净和宁静的生活态度。当诗人沉醉于美酒时,他希望将内心的烦恼和尘埃洗涤干净,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变得清新和洁净。这里用“自洗磁瓯点绿尘”来形容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纷扰,回归自然本真的愿望。

赏析:
这首《九日饮冰玉堂和韵十首》是苏轼在九日佳节之际所作,以咏叹古风、赞美自然为主题的诗歌作品。通过对三国时期典午风流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