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看山岁已徂,梅花点点怨江湖。
南阳事业归何地,东鲁旌旗仰大儒。
拜月尽瞻新面目,窥池不改旧头颅。
世间亦有闲于我,共向方亭伴结趺。
丙戌岁除,在亭中与衣白双白方鲁诸子同饮。
到处看山岁已徂,梅花点点怨江湖。
南阳事业归何地,东鲁旌旗仰大儒。
拜月尽瞻新面目,窥池不改旧头颅。
世间亦有闲于我,共向方亭伴结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丙戌岁除(岁除:岁末)—— 在丙戌年的年底。
亭中与衣白双白方鲁诸子同饮—— 在亭子里与衣白、双白、方鲁等朋友一起饮酒。
到处看山岁已徂—— 我到处观看山景,已经度过了一年。
梅花点点怨江湖—— 梅花点点,似乎在抱怨着江湖的冷漠。
南阳事业归何地—— 南阳的事业又该归于何处?
东鲁旌旗仰大儒—— 在东鲁,旗帜高扬,仰望着那些伟大的学者。
拜月尽瞻新面目—— 在月光下,尽力去观察那些新的面貌。
窥池不改旧头颅—— 在池边偷窥,却依然保持原来的头颅。
世间亦有闲于我—— 世上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共向方亭伴结趺—— 在方亭中,我们一起打坐修行,结成了佛家禅定的趺座。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岁除之夜与朋友们欢聚的情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通过对山水、梅花、东鲁、南阳等地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学问的追求。同时,通过对比自己在方亭中与众人打坐修行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禅宗修行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