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哭慈悲古佛前,虫沙猿鹤总生怜。
繇来欢喜无多日,别有闲愁已十年。
绝漠尚教留白昼,幽魂不独滞黄泉。
自除须发伤心极,只恐西方泪更涟。
【注释】
佛欢喜日:指佛教节日。佛教认为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是释教的“欢喜日”。
恸哭慈悲古佛前:恸哭,痛哭;慈悲,怜悯、慈爱。古佛,指释迦牟尼佛。
虫沙猿鹤总生怜:指世间一切生命,包括虫沙(蝗虫)、猿(猴子)、鹤(仙鹤)。
繇来:历来。
别有闲愁已十年:指作者心中所想之愁事已经持续了十年。
绝漠尚教留白昼:犹言沙漠之地,太阳尚未落下。
幽魂不独滞黄泉:犹言阴间鬼域,阳光并不普照。
自除须发伤心极:自思及自身而悲伤。除,通“梳”,梳理头发。
只恐西方泪更涟:西方净土是佛教中的理想境界,此处泛指死后灵魂归宿之处。
【赏析】
《佛欢喜日》为悼念亡弟而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典故,以表达对亡弟的怀念之情。
首联“恸哭慈悲古佛前,虫沙猿鹤总生怜。”表达了诗人对亡弟的深深悼念之情。在古佛面前,诗人悲痛欲绝,泪水纵横。虫沙猿鹤都是自然界中的生灵,但诗人却觉得它们都应该受到同情和怜悯。这种情感表达得非常深刻且真挚。
颔联“繇来欢喜无多日,别有闲愁已十年。”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亡弟的思念之久。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思念着亡弟,但却始终无法见到他的身影。这十年来的种种思念和痛苦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诗人的心头。
颈联“绝漠尚教留白昼,幽魂不独滞黄泉。”继续深化了诗人的感情。在沙漠之地,太阳仍然高悬,而阴间鬼域却并不光明。这里的“绝漠”是指沙漠地带,“白昼”则表示白天,而“幽魂”则指亡魂。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亡弟的深切怀念之情,又揭示了生死轮回的残酷现实。
尾联“自除须发伤心极,只恐西方泪更涟。”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他担心自己将来也会像亡弟一样,无法再见到亲人的面庞。因此,他时刻都在祈祷着亡弟能够早日超度升天,让自己也能解脱痛苦。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诗人通过佛教典故来表达对亡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死哲理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对亡弟的怀念之作,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