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作客白门秋,辛苦还家短发留。
半壁又虚惟裂眦,匝天何处可埋头。
文章自合随身老,贫贱除非到死休。
绝塞忽思酬唱地,西湖有月大如瓯。
注释:
怀梁非馨
廿年作客白门秋,辛苦还家短发留。
半壁又虚惟裂眦,匝天何处可埋头。
文章自合随身老,贫贱除非到死休。
绝塞忽思酬唱地,西湖有月大如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的自画像。前四句写其生活艰辛。后四句写其壮志未酬。
廿年作客白门秋,辛苦还家短发留。
半壁又虚惟裂眦,匝天何处可埋头。
文章自合随身老,贫贱除非到死休。
绝塞忽思酬唱地,西湖有月大如瓯。
注释:
怀梁非馨
廿年作客白门秋,辛苦还家短发留。
半壁又虚惟裂眦,匝天何处可埋头。
文章自合随身老,贫贱除非到死休。
绝塞忽思酬唱地,西湖有月大如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的自画像。前四句写其生活艰辛。后四句写其壮志未酬。
诗句注释译文与赏析 《暮归》杜甫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野老添丁口,村妇去荷锄。 客衣谁为浣?僧舍晚钟初。 2. 诗句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傍晚时分,从青翠的山上下来的场景。山中的月亮一直伴随着他回家。夜晚降临后,他在山中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仍然坚持前行。最后,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空房间,便住了下来。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咫尺阻言笑,其如风雨何? ``` 译文: 近在咫尺却难以与朋友畅谈笑声,这像风雨一样令人无奈。 ``` 展书当事业,壮志此消磨。 ``` 译文: 翻开书籍就像投身于事业,但雄心壮志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 竟日掩门户,千年一咏歌。 ``` 译文: 整天闭门不出,只能吟诵古人的诗歌来寄托哀思。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
【注释】 怀千山诸子:怀念隐居在千山的诸子。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野衲指和尚,用和尚的修行比喻隐者的隐居生活。第几重指山中居住的层次。 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远远地看见山岩边,还有像汉朝和唐朝时种植的古松树。 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在树林里投食给飞来的雀鸟,让它们安心下来;保护洞穴中的龙不受伤害。 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告诉那些年长者,春天早晨准备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上山。 【赏析】
逐句释义及赏析 寻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心境,即在秋天的山里寻觅着黄叶堆中隐藏的美好诗句。 - 注释:秋、山、黄叶堆。 - 赏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在秋山之中,寻找着那些被黄叶覆盖的诗句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只在秋山里 强调了诗人活动的范围和场所,仅在秋天的山林中寻找。 - 注释:秋、山。 - 赏析:通过“只在”二字
【注释】 去去:离去。莫:不要,别。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塞上:边塞。秋:指秋天。死生:生死。从此异: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人马:这里指战马和士兵。尽成愁:都成了忧愁。唯:只是、只。鬼门幽:鬼门关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睢阳判官时,为送友人远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友人即将离去,不要再回头望一眼;因为那茫茫的塞北已经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是写景,但景色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冒雪过苏筑 - “冒雪过苏”意味着诗人不畏严寒,冒着大雪前行。“苏”,可能是指苏州,也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的“过”表示经过或穿越的意思。 - 这是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 所思何必远 - 这里的“所思”指心中的思绪或者所怀念的人或事。“何必远”表示思念的对象并不遥远,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实现思念。 -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送别 独自离开家乡去,乡间小路还很长。 两点泪光似丈夫泪,一天孤鹜秋水凉。 幸好未为客死他乡,未了此生愁绪难解。 回首离别处,沙平黑雾浓密密。 注释: - 送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所作。 - 单身从此去:指作者独自一人即将离开家乡。 - 乡路尚悠悠:乡间小路漫长而悠远。 - 两点丈夫泪:指作者的眼泪像两滴眼泪一样晶莹剔透。 - 一天孤鹜秋: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的野鸭在水面上飞翔。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把茆也足够了,拓地更精神。 静坐饱秋色,开书见古人。 童乌时问难,慧远复来频。 何必桃花水,萧然即避秦。 注释: - 把茆:指搭建茅屋、盖茅草屋。 - 亦已足:意思是满足于现状。 - 拓地更精神:开拓土地,使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 童乌:儿童。 - 时问难:不时提问和质疑。 - 慧远:禅宗五祖之一,姓慧名远,是六朝时期著名的禅师。 - 复来频:频繁到来。 - 桃花水
【注释】 怀梁渐子:怀念魏晋时期诗人、书法家梁朝的渐子。渐,指梁朝诗人萧衍(梁武帝)。 岭海于今信有渠:岭海,指岭南地区;信有,实在;渠,渠道,这里指道路。 寂寥扬子病相如:寂寥,形容寂寞冷清;扬子,指扬雄;相如,指司马相如。《史记》有《司马相如传》。 国人已恐歌黄鸟:黄鸟,指春秋时吴国被灭后,百姓在长江边唱的歌谣。 诗卷曾无寄白鱼:诗卷,指书信;寄,投递;白鱼,指书信。 马革纵能饶瘦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作品。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注释 1. 苦留短发近如何 - 苦:形容词,形容痛苦、困难或不易。 - 留:保持、保留,这里指头发。 - 短发:短而稀疏的头发。 - 近如何:怎么办?表示困惑或无奈的情绪。 2. 无地堪容挂绿蓑 - 堪:能够,可以。 - 容:容纳,接受。 - 挂绿蓑:挂上绿色的蓑衣,这里指用蓑衣遮挡风雨。 - 无地:无处。 3. 山月楼台愁梦断 - 山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赠苗炼师》 。 注释: 年少如君早息机,冰霜为骨羽为衣。 虎溪何可无修静,辽海依然见令威。 几看桑田添野梦,频炊白石疗僧饥。 他时许共骑黄鹄,好向浮山顶上飞。 译文: 年轻时像你一样早早地停止思考,如同冬日寒冷的冰霜作为骨骼,羽翼作为衣裳。 在虎溪怎能没有修行和静心?辽海仍然能够见到令威。 几次看到大海变成陆地,就像做梦一样,经常用白石来治疗僧人的饥饿。
这首诗是李耀寰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李耀寰移家入关 除却妻儿书一束,黄沙长揖去飘然。 赀粮只在云山里,肝胆全倾水月边。 回首几人成白骨,入关半步即青天。 愁心岂独伤离别,不得从君鸡犬仙。 注释: 1. 除却妻儿书一束:除了妻子和儿女的书(书信)之外,还有一捆书。 2. 黄沙长揖去飘然:在黄沙中挥手告别,形容离开时潇洒自如。 3. 赀粮只在云山里:指财产物资只留在云山里,表示隐居的决心。
【注释】 佛欢喜日:指佛教节日。佛教认为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是释教的“欢喜日”。 恸哭慈悲古佛前:恸哭,痛哭;慈悲,怜悯、慈爱。古佛,指释迦牟尼佛。 虫沙猿鹤总生怜:指世间一切生命,包括虫沙(蝗虫)、猿(猴子)、鹤(仙鹤)。 繇来:历来。 别有闲愁已十年:指作者心中所想之愁事已经持续了十年。 绝漠尚教留白昼:犹言沙漠之地,太阳尚未落下。 幽魂不独滞黄泉:犹言阴间鬼域,阳光并不普照。 自除须发伤心极
【诗句释义】 怀关起皋:指诗人的住所。 十亩池塘百尺松:形容居所环境幽静,周围有广阔的池塘和高耸的松树。 长桥曲曲度疏钟:描述桥上的景色,以及听到远处传来的寺庙钟声。 庵前月少孤僧影:描绘夜晚月光下,僧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 堤畔苔侵野鹤踪:描写堤岸上,野鹤在苔藓中留下的脚印。 佛手香残凋木笔:指佛手花香已经凋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或生命的脆弱。 马牙烟冷坠荷蜂:形容荷花在寒冷的烟雾中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