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子方谁肯赎,虽然出塞不从军。
龙鬐凤臆皆黄土,日暮临风哭旧群。

【注释】:

不遇子方谁肯赎,虽然出塞不从军。

龙鬐凤臆皆黄土,日暮临风哭旧群。——子方:马的主人,这里指伯乐。龙鬐凤臆:骏马的脊毛和额头像龙的鳍和凤的额角。黄土:指战死沙场的战士,暗指马的同伴。

译文:

没有伯乐,谁能把我买回来?即使被送到边地,也不会去当兵。

我的脊毛、头脸都像黄土一样,夕阳下我对着天空痛哭,为的是那些和我并肩作战的老伙伴们。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物来抒写诗人对老马的深情厚谊。

首句“不遇子方谁肯赎”,是说如果老马遇到伯乐(即主人)就会得到赎回。诗人运用典故,以伯乐喻人主,说明自己虽无大德大才,但有忠良之心,希望得到赏识重用,所以才会千里走沙漠,万里赴战场的。

二句“虽然出塞不从军”,是说尽管要出塞去打仗,但不会去当士兵。诗人说自己虽然能跑千里,但却不会骑马;虽然能负重远行,但却不会驾车。这两句是说老马虽然能胜任这些工作,但它不会去做。这既是自谦之词,也反映了诗人忠于职守,甘于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三、四句“龙鬐凤臆皆黄土,日暮临风哭旧群”是说:我的脊毛、头脸都像黄土一样,夕阳下我对着天空痛哭,为的是那些和我并肩作战的老伙伴们。诗人以马作比,抒发了自己的感慨。马在战争中死去,它的朋友和战友也在战争中丧生,这是战争的残酷造成的悲剧。而这一切,诗人只能默默忍受,无法改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此诗语言朴实而感情深沉。作者以自己的遭遇比喻老马的命运,表现了一种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矛盾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