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春草绿,一别几经秋。
朝野频相问,江山肯久留。
乘潮观海市,簪笔上螭头。
画角催明发,含情独倚楼。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首先读懂诗句,把握诗意。注意“凤池”是翰林院的别称,“画角催明发”的意思是听到号角声,知道天快亮了。据此理解内容。最后根据注释和译文进行赏析。

【答案】

第一首:郭梦菊是唐代名相郭子仪之子,曾为翰林学士,官至中书令。第二首:作者与郭梦菊有旧谊,此诗应作于其北上时。诗人在送行之际,以劝驾之语相赠,表达了自己对郭梦菊的关怀之情。

译文:

凤池里的春草绿得发亮,分别后已经好几个季节。朝野之间频频地向他询问,家乡的江山肯不肯让我久留?乘着潮水观看海市蜃楼,拿着毛笔写就龙章凤藻。听一声号角催人早睡,我只好独自靠在栏杆楼上。

赏析:

这是一首饯别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两句,先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即凤池春草绿,一别几经秋。“凤池”,指翰林院。这两句诗表明送别的时间是在春天,而离别已经有好几个月了。这里既点出送别的时间,又表明了别离时间的长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三四句,由近及远,从朝廷写到民间,表现了送别者对郭梦菊的关切。“朝野频相问,江山肯久留。”朝廷内外不断询问他的行踪,家乡的江山能容得下他久留吗?这二句既是对郭梦菊的劝勉,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期待,意在鼓励郭梦菊要早日完成使命,回到朝廷。

五六句,由景及情。“乘潮观海市”,意思是登上船去观赏海上的仙山。“簪笔上螭头”,则是说用笔做簪,准备登上京城的台阶。这两句诗写出了郭梦菊的豪迈之气。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郭梦菊的豪气干云,而且表现出了他对于朝廷的赤胆忠心,以及渴望建功立业、为国为民的愿望。

七八句,由景及情。“画角催明发”,说的是听到号角声,知道天快亮了。“含情独倚楼”,则是说独自站在楼上,满腹的离愁别绪难以言表。这两句诗写出了郭梦菊依依不舍的心情。

这首诗是送别诗中的佳作,诗人把离别时的情景写得淋漓尽致,既有惜别的伤感,也有对友人的期许,更有对友人的祝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