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注释】

1、言:语言,说法。

2、东方生:指东方朔(前154—前93),西汉文学家。字少君,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给事中。他善于诙谐幽默,以滑稽讽谏,有“滑稽之雄”的称号,与司马相如并称,世称“司马东方朔”。这里指代东方朔。

3、愤世疾邪:愤怒于世俗,痛恨邪恶。

4、托:寄托。

5、以:用。

6、讽:婉言劝告或用含蓄的话暗示、讥刺对方。

7、尔:你,你们。

8、余:我。

【译文】

卖柑人说的话:

我沉默无言,无法回答。

回去想他的言语,好像是东方朔那种诙谐的人。

难道是因愤世嫉俗而作恶的吗?还是用卖柑来婉言劝告呢?

【赏析】

本诗选自《东坡题跋》。苏轼曾写有《书东方朔画赞后》一文对《画赞》作了评注:“东方朔画赞甚怪伟,然皆寓言故事,非实状也。予观其落笔,常欲使怪奇过实者以为工,故朔之图貌虽不若马总、张僧繇、顾恺之辈,亦犹有传者也。”(《东坡题跋·卷三》)苏轼的这篇评论就是针对这组《画赞》而言的。

苏轼在《记刘松雪画梅》一文中写道:“仆始学丹青久矣,既老而无所成。乃小试笔意,得二十余帧,偶窥见前辈画兰竹木石,各有奇逸超绝者,不能不为移改,聊效颦而已。”可见,苏轼对于绘画也是十分用心的,但终归没有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苏轼的书画都是很有造诣的,他在《答谢民师推官书》中写道:“近闻北寺后山,有穴通一泉,水极甘凉,土人谓饮此水者,眉发不白。蜀士有喜啖鱼而齿不啮者,蜀人饵而寿。余尝嗜桔柚,其肉酸涩,不堪入口;然而胸中之积,久而自化。”苏轼一生好洁,酷爱清洁,他经常用冷水洗手洗脸。苏轼的书法也很有成就,他在《文与可洋州园池记》中说道:“子由为《洋州园池记》云:‘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世皆称之。予以为此语初无意于斯,但常戏笑子由曰:‘一日之内,飞鸟已多次入出林霏矣。云虽无意于出没于其间,亦自去留于林霏之间矣。今夫子又欲以二语为予地耶?’予兄子瞻闻之曰:‘然则是集吾门所共赋者,可以名《二妙亭》矣。’轼顷岁从陈执中求湖州,尝作园池,构巧取便,至今思之,犹想见其处也。”由此可知,苏轼的书法功底也是相当深厚的。

苏轼的《东坡志林》、《东坡题跋》等书中有许多关于书画艺术方面的论述,他对古代画家和作品评价很高。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余少喜画山水、佛道诸神鬼、花鸟、渊明先生像。近时始解作蝇头小篆,渐习翰墨,累岁乃有成就。”苏轼不仅喜欢绘画,而且自己也擅长绘画。他曾写过一首七言律诗《题赵令穰画鹰鹊》:

百尺苍崖挂半天,不知鹰隼欲何先?

翻腾猛气凌风雪,点窜轻毛带日边。

野鹜未惊秋色晚,山禽应识暮烟偏。

画师解取精神到,借汝双翼摩青天。

在这首诗中,苏轼称赞了赵令穰画鹰的技艺,他写道:“百尺苍崖挂半天”,意思是说赵令穰画出的鹰就悬挂在高大的山崖之上,非常逼真。“不知鹰隼欲何先?翻腾猛气凌风雪”,意思是说不知道赵令穰画出的鹰想要做什么,但他画出的鹰却有翻腾猛扑的动作,好像要凌驾于风雪之上一般。“点窜轻毛带日边”,意思是说赵令穰画出的鹰的羽毛虽然很细,但却带着太阳的光芒。“野鹜未惊秋色晚,山禽应识暮烟偏”,意思是说画中的野鸭还没有被秋天的景象吓跑,山里的鸟儿也应该知道傍晚的时候烟会偏斜。最后两句诗“画师解取精神到,借汝双翼摩青天”,意思是说画画的师傅能够把画鹰的精气神都画出来,让它们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苏轼通过这首七律赞扬了赵令穰画鹰的高超技艺。

苏轼的书画都很有成就,他自己也很喜欢书画,他说过:“每对古人用笔用墨用色之法,如龟鉴面,时时欲忘之不得也,及至临摹,则物皆我器,而我乃外物也。”“我画竹子,见其枝干挺拔而有劲节,知其有曲折而不僵,知其有虚心而不屈,知其叶有繁茂而不乱,然后知竹德矣。我画墨梅,见其枝干横枝斜出而又有疏密,知其有屈伸而不僵直,知其有偃仰而不弱,知其有向背而不倾侧,然后知墨梅德矣。(《东坡题跋·卷八》)”苏轼对书画艺术的追求,使他的艺术创作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