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岱寓鹫峰寺。有言孝陵上黑气一股,冲入牛斗,百有馀日矣。岱夜起视,见之。自是流贼猖獗,处处告警。壬午,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敕修陵,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发根,隧其下数丈,识者为伤地脉、泄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

注释

戊寅:即明崇祯十年,137年。岱:作者自称,这里指朱鼎煦。鹫峰寺:在南京城外,山名。黑气:指孝陵上出现的黑色云气。牛斗:二十八宿中的两颗星,即牵牛星和北斗星。冲入牛斗:指黑气进入天象上的“斗牛”,暗喻不祥之兆。百有馀日:指大约已有一百零多天了。流贼猖獗:指流寇四处劫掠。到处告警:到处发布警报。壬午:崇祯十三年(1640),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敕修陵:朱成国和王应华奉命修缮孝陵。敕:皇帝的命令。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指孝陵附近三百年的古树全部砍伐作为柴火。发根:树木的根系。隧其下数丈:指挖掘地面数丈深寻找古树的树根。识者:有见识的人。伤地脉、泄王气:认为这样做会伤害到地脉,泄露帝王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如果果然发生了甲申之变,那么对王应华的惩罚也就微不足道了。甲申之变:指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的事件。寸斩应华:指将王应华斩首。亦不足赎也:也不值得为他赎命。

陶庵梦忆 · 卷一 · 钟山 注释

释义

注释

戊寅:即明崇祯十年,1637年。岱:作者自称,这里指朱鼎煦。鹫峰寺:在南京城外,山名。黑气:指孝陵上出现的黑色云气。牛斗:二十八宿中的两颗星,即牵牛星和北斗星。冲入牛斗:指黑气进入天象上的“斗牛”,暗喻不祥之兆。百有馀日:指大约已有一百零多天了。流贼猖獗:指流寇四处劫掠。到处告警:到处发布警报。壬午:崇祯十三年(1640),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敕修陵:朱成国和王应华奉命修缮孝陵。敕:皇帝的命令。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指孝陵附近三百年的古树全部砍伐作为柴火。发根:树木的根系。隧其下数丈:指挖掘地面数丈深寻找古树的树根。识者:有见识的人。伤地脉、泄王气:认为这样做会伤害到地脉,泄露帝王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如果果然发生了甲申之变,那么对王应华的惩罚也就微不足道了。甲申之变:指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的事件。寸斩应华:指将王应华斩首。亦不足赎也:也不值得为他赎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朱鼎煦写于崇祯十年(1637年)春天的作品,当时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际。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记录下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景象和人们的惶恐情绪。全诗通过对孝陵上空出现的黑气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灾难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担忧和忧虑。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无奈和挣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