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瘁,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哉,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臭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饥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炫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养兰说》是明代文学家陶望龄所著,原文如下: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 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

(明)陶望龄《养兰说》

译文:

在会稽地区生长着很多兰花,尤其是闽地产的兰花最为珍贵。养护兰花的方法是,喜欢湿润但忌讳湿气,喜欢干燥却害怕强烈的阳光,喜欢通风却要避免寒冷的环境。就像富有的家庭的孩子一样,他们总是表现出独特的性格和难以驾驭的态度。

赏析:

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文人雅士之作,通过对兰花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文章开头直接提出问题,即“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养护兰花的具体方法和条件,如“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这些描述既体现了古人对兰花生长环境的精准把握,也反映了他们对兰花品质的追求。

文章还通过类比的方式,将兰花与富家小儿女进行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独特性格和难以驾驭的特点。这种比喻手法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使得兰花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文章最后,作者以“予旧尝闻之”作为引子,回顾了自己曾经听说过的观点,但随后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其他花卉都喜欢秽物来浇灌,但闽兰却使用茶水来浇灌,因为其清香无如兰味,纯洁无如茶气。这一观点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养兰说》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文章,它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尊重,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态度的理解。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和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智慧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