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璀璨岪郁,文炳彪凤,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细木欐,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诗句:

  •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璀璨岪郁,文炳彪凤,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细木欐,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译文:
琴的材料是桐木,桐树生长在深谷里,扎根于盘石之上。它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和云烟的熏陶,蜿蜒曲折,华丽壮观。它的纹理犹如明亮的凤凰,质地如同金色和玉石,因此并不被认为是不好的材料。如果木匠能够掌握这些材料的特性,精心加工和使用,就能制成美妙的琴声。这样制成的琴,无论是献给君王清静的庙宇、还是奏响在庄严的朝廷,都能表达出对神灵的敬意和对宾客的热情款待;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它可以用来洗涤尘垢、净化心灵。至于那些才华出众的人,他们可以用琴来抒发情感、调和内心。为什么要让这些宝贵的材料被废弃不用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琴的制作过程和特点,强调了使用恰当材料的重要性。诗中指出,虽然有些木材天生就不具备完美无瑕的品质,但如果能够经过正确的加工和使用,它们仍然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诗人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懂得如何利用各种材料,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或固执己见。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对于不同材质的处理方式,强调了“劲”、“时”、“序”、“虚”等关键词的重要性。最后,诗人总结了琴材的价值和意义:“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表达了无论多么平凡的材质,只要得到正确使用,都能发挥出不凡的价值。整首诗歌既展示了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又表达了对生活哲学的独特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