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笳。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楂。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过文登营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笳。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楂。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注释:
- 冉冉双幡度海涯:双幡指的是旌旗,冉冉表示缓慢而优雅地飘过海角。
- 晓烟低护野人家:晓烟指的是清晨的烟雾,低护着野人家,给人以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 谁将春色来残堞:春色代表春天的气息,残堞是古代城墙上的矮墙,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看到春天的气息吹拂在残破的城墙上。
- 独有天风送短笳:天风吹拂着短笳,短笳是一种乐器,这里指风的声音伴随着短笳的旋律。
- 水落尚存秦代石:水退后仍然保留着秦代留下来的石头,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这里的石头可能是指古代建筑或遗迹。
- 潮来不见汉时楂:潮水上涨时看不到汉朝时期留下的楂(可能是水果或食物)。
- 遥知百国微茫外:远处可以隐约看到许多国家的轮廓,微茫指的是隐约模糊的样子,百国可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各个国家。
- 未敢忘危负岁华:不敢忘记国家的安危,要珍惜时间,不辜负岁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经过文登营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的责任意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