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召左都御史戴珊与刘大夏至榻前,谕曰:‘尔等各衙门,凡事都奏行巡按御史勘报,岂以此官公道可托耶?’珊顾大夏,未敢对,大夏进曰:‘无他,以巡按御史一年一换,无久交,不掣肘,故事多责成之。’上曰:‘责之固是,但权之所在,惟有识量者能不移其心。不然则恃权,好承奉,任喜怒,将或以是为非,以贤为不肖,使民不被其泽尔。珊今后遇差巡按御史,务拣老成有识量者,毋用轻躁新进之人。仍以此意行与各巡按御史知道。’珊承命叩头谢退,与刘公俱叹曰:‘圣谕谆谆,俱切中时病,明见万里之外,惜我辈犹不能悉记其详耳。’戴即通行,以警各处巡按云。(治世余闻)
康陵好佛,自称大庆法王,外庭闻之,无征以谏。俄内批礼部,番僧请腴田千,为大庆法王下院。乃书大庆法王,与圣旨并传。尚书圭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者?敢与至尊并书?亵天子,坏祖宗法,大不敬!’上弗问,田亦竟止。
解析
诗句
玉堂丛话·调护:这是一篇关于官员职责和行为规范的文献。
译文
皇帝召集了左都御史戴珊和刘大夏来到他的面前,告诉他们:“你们各衙门,无论是什么事情都由巡按御史进行勘查并报告,难道就认为这个职位是公正可以托付的吗?”戴珊看了看刘大夏,没有回答,刘大夏回答说:“没有别的,因为巡按御史一年一换,没有长时间的交往,就不会牵制他们,所以很多责任都被委派给他们。”皇帝说:“责之固然重要,但权力所在,只有有见识的人才能不改变他们的想法。不然的话就会依赖权力,好奉承,听任喜怒无常,可能会把对的事情当成错误的事情,把贤人当作不肖的人,使民众不能得到他们的恩惠。戴珊今后遇到差遣的巡按御史,务必挑一个老练且有见识的人,不要用轻浮躁动、新进之人。还应该用这种方式通知各巡按御史。”戴珊接受命令后磕头谢退,和刘公一起感叹道:“皇上的谕旨谆谆教导,都非常中肯切合时事病痛之处,洞察万里之外的事情,可惜我们这些人还不能完全记住这些细节。”戴珊立即传令下去,以此警告各处的巡按御史。
注释
- 玉堂丛话·调护:可能是一本关于官场事务的文献或小说的书名。
- 召左都御史戴珊与刘大夏至榻前:皇帝亲自召见左都御史戴珊和刘大夏。
- 谕曰:告诉某人某事。
- 无他:没有别的原因。
- 一年一换:一年一次更换。
- 无久交:没有长期的交往。
- 不掣肘:不受约束。
- 事多责成之:很多事情都委托给他处理。
- 圣谕谆谆:皇帝的教诲非常恳切。
- 俱切中时病:完全击中了当时的问题。
- 尽中时病:全都击中了当时的问题。
- 明见万里之外:洞察力极强,能看到远处的事情。
- 惜我辈犹不能悉记其详耳:遗憾自己这些人还不能记得清楚。
- 戴即通行:戴珊接受了任务并执行。
- 以警各处巡按云:以此警告各处的巡按御史。
- 尚书圭佯不知:尚书圭假装不知道这件事。
- 执奏:抓住机会上奏。
- 孰为大庆法王者:谁是大庆法王?
- 敢与至尊并书:胆敢与皇帝的书并列书写。
- 亵天子,坏祖宗法,大不敬!:冒犯了皇帝,破坏了祖宗的规矩,极其不敬!
- 弗问:没有询问。
- 田亦竟止:田地也最终停止了。
赏析
这篇文章反映了古代中国官员的责任和权力问题,强调了官员必须廉洁奉公、勤勉工作,并且要对权力的使用负责。文章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对话展示了皇帝对官员的严格要求和期望。同时,也揭示了官场中的腐败现象,如滥用职权、权钱交易等,这些都是需要被严肃对待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