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入城,与众计议曰:“曹兵势大难敌,吾当自缚往操营,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言未绝,一人进前言曰:“府君久镇徐州,人民感恩。今曹兵虽众,未能即破我城。府君与百姓坚守勿出;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曹操死无葬身之地!”众人大惊,便问计将安出。正是:本为纳交反成怨,那知绝处又逢生。
毕竟此人是谁,且听下文分解。
诗句解释:
- 陶谦入城,与众计议曰:“曹兵势大难敌,吾当自缚往操营,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 (陶谦进入城中,和众人商议说:“曹操的军队势力强大,难以抵挡,我应当亲自绑缚着去见曹操军营,任由他分割杀害,来解救徐州郡城的百姓们的生命。”)
- 言未绝,一人进前言曰:“府君久镇徐州,人民感恩。今曹兵虽众,未能即破我城。府君与百姓坚守勿出;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曹操死无葬身之地!” (那人紧接着说道:“您长期镇守徐州,百姓们非常感激您。现在虽然曹操的兵力众多,但是暂时无法攻下我们的城池。您和百姓们应该坚守住城池,不要轻易出战;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也愿意出一点小小的计谋,让曹操有去无回!”)
- 众人大惊,便问计将安出。(众人听了这番话后都感到非常震惊,于是纷纷询问此人到底有什么计策。)
- 正是:本为纳交反成怨,那知绝处又逢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本来是想和曹操结交成为盟友,却反而成了仇敌。没想到在最危急的时候又遇到了一线生机。)
- 毕竟此人是谁,且听下文分解。(到底这个人是谁,请听下文再揭晓答案。)
译文:
陶谦进入城中,和众人商议说:“曹操的军队势力强大,难以抵挡,我应当亲自绑缚着去见曹操军营,任由他分割杀害,来解救徐州郡城的百姓们的生命。” (陶谦进城后,和大家商量说:“曹操的兵力强盛,我们难以对抗。我应该亲自去曹操的大营,让他宰杀我们。这样既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也能救出徐州的百姓们。”)
言未绝,一人进前言曰:“府君久镇徐州,人民感恩。今曹兵虽众,未能即破我城。府君与百姓坚守勿出;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曹操死无葬身之地!” (那人紧接着说道:“您长久以来驻守徐州,百姓们非常感激您的恩德。现在虽然曹操的军队很多,但是我们暂时还没有被攻破。您和百姓们应该坚守住城池,不要轻易出战;我虽然没有太多的能力,但我也有一个小计策,可以让曹操无处容身!”)
众人大惊,便问计将安出。(听到这话后,大家都感到非常震惊,纷纷询问此人具体打算如何对付曹操。)
正是:本为纳交反成怨,那知绝处又逢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本来是想要结交曹操,没想到最后反目成仇。没想到在这最危险的时候又遇到了一线生机。)
毕竟此人是谁,且听下文分解。(到底是谁?请听我下文再说。)
赏析:
这首诗是《三国演义》第十回中的一段,描述了陶谦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如何通过巧妙的计策来保全自己以及徐州百姓的生命。陶谦原本打算亲自前往曹操军营,以牺牲自己换取徐州百姓的安全。然而,一个名叫王修的人却给出了一个看似冒险但实际上极具智慧的计策。这个计策不仅体现了王修的机智和勇敢,也展现了他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
这首诗通过对陶谦、王修等人的对话和行为的描述,生动地展示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冷静思考和果断决策。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