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銮驾返旆,群虏寇攻。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人物命运的叙述。下面是逐句翻译及注释:
- 边让,天下闻名的英才,直言正色,不阿谄。他因直言被斩,妻孥受灰灭之咎。
- 边让:指东汉末年著名文人边韶,因直言进谏而遭到曹操杀害。
- 英才俊伟:形容边让才德出众,才华横溢。
- 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边让为人正直,说话直接,从不迎合他人。
- 身首被枭悬之诛:边让被曹操斩首示众,其首级悬挂于城门示众。
- 妻孥受灰灭之咎:边让的妻孥也被牵连,一同受到牵连。
- 士林愤痛,民怨弥重:当时社会对边让被杀感到愤怒和不满。
- 士林(古代士大夫阶层):指当时的文人墨客。
- 愤痛:愤怒和悲伤。
- 民怨弥重:民众的怨恨越来越深。
- 一夫奋臂,举州同声:一人发难,全州的人响应。
- 一夫:指一个人。
- 奋臂:振臂高呼,表示决心。
- 举州同声:整个州的人都响应,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 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指曹操亲自攻破了徐州,失去了土地给吕布。
- 躬破:亲自击败敌人。
- 徐方:指徐州地区,古地名。
- 地夺:失去土地。
- 吕布:三国时期的名将,后来成为曹操的敌人。
- 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居所。
- 彷徨:徘徊,无目的地游荡。
- 东裔:东方地区,泛指四方。
- 蹈据无所:到处流浪,无处安身。
- 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曹操幕府只注重强者,忽视弱者。
- 幕府:指曹操的政权或势力范围。
- 强干弱枝:强调强者的重要性,忽视弱者的存在。
- 义:原则或道理。
- 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不加入叛乱者的行列,因此重新拿起武器,发动征讨。
- 登叛人之党:加入叛乱者的队伍。
- 援旌擐甲:拿起军队的旗帜,穿上战甲准备出征。
- 席卷起征:迅速行动起来,进行征讨。
- 金鼓响振,布众奔沮:军队行动时,金鼓齐鸣,敌军溃败。
- 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解救他们的生命危机,恢复他们的一方诸侯地位。
- 拯:救。
- 死亡之患:生命的危险或困境。
- 方伯之位:一方诸侯的地位或权力。
- 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这样对待兖州的百姓没有恩德,但对曹操却是很大的帮助。
- 有:对……有益或有帮助。
- 大造:大的帮助或成就。
- 无德于兖土之民:对兖州的百姓没有恩德。
- 有大造于操也:但对曹操有很大的帮助。
这首诗通过对边让被杀事件的描述,反映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同时,通过曹操对待兖州百姓的态度,展示了曹操的政治手腕和统治手段。整体上,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