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于禁探知刘备在河北,报与曹操。操令张辽来探关公意。关公正闷坐,张辽入贺曰:“闻兄在阵上知玄德音信,特来贺喜。”关公曰:“故主虽在,未得一见,何喜之有!”辽曰:“兄与玄德交,比弟与兄交何如?”公曰:“我与兄,朋友之交也;我与玄德,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者也,岂可共论乎?”辽曰:“今玄德在河北,兄往从否?”关公曰:“昔日之言,安肯背之!文远须为我致意丞相。”张辽将关公之言,回告曹操,操曰:“吾自有计留之。”
且说关公正寻思间,忽报有故人相访。及请入,却不相识。关公问曰:“公何人也?”答曰:“某乃袁绍部下南阳陈震也。”关公大惊,急退左右,问曰:“先生此来,必有所为?”震出书一缄,递与关公。公视之,乃玄德书也。其略云:“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关公看书毕,大哭曰:“某非不欲寻兄,奈不知所在也。安肯图富贵而背旧盟乎?”震曰:“玄德望公甚切,公既不背旧盟,宜速往见。”关公曰:“人生天地间,无终始者,非君子也。吾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吾今作书,烦公先达知兄长,容某辞却曹操,奉二嫂来相见。”震曰:“倘曹操不允。为之奈何?”公曰:“吾宁死,岂肯久留于此!”震曰:“公速作回书,免致刘使君悬望。”关公写书答云:“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听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尔暂且羁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公,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陈震得书自回。
【原文】
三国演义 · 第二十六回 ·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译文】
原来于禁探知刘备在河北,报与曹操。操令张辽来探关公意。关公正闷坐,张辽入贺曰:“闻兄在阵上知玄德音信,特来贺喜。”关公曰:“故主虽在,未得一见,何喜之有!”辽曰:“兄与玄德交,比弟与兄交何如?”公曰:“我与兄,朋友之交也;我与玄德,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者也,岂可共论乎?”辽曰:“今玄德在河北,兄往从否?”关公曰:“昔日之言,安肯背之!文远须为我致意丞相。”张辽将关公之言,回告曹操,操曰:“吾自有计留之。”
【诗句释义】
原句:操令张辽来探关公意。
注释:曹操让张辽去试探关羽的意思。
赏析:这里曹操派遣一个关键的角色去试探关羽的意图,显示出他对关羽的重视和对局势的掌控力。
原句:某乃袁绍部下南阳陈震也。
注释:我是袁绍部下的南阳人陈震。
赏析:这句话表明了关羽与袁绍之间曾经有过一定的联系,可能因为某种目的或任务而被介绍给关羽。
原句: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注释:书信无法表达全部的意思,只能等待将来的回复。
赏析:这是一种表示决绝的言辞,关羽在这里表明了自己不愿意继续留在曹操身边的决心。
【赏析】
这段对话体现了关羽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的复杂心情。一方面,关羽对于刘备的安危感到担忧,另一方面又因为曹操的命令而不能违背。他的内心挣扎在友情和职责之间,表达了忠诚和无奈。同时,张辽的出现以及陈震的来访,都是曹操为了稳住关羽心思所采取的行动。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微妙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