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入内告知二嫂,随即至相府,拜辞曹操。操知来意,乃悬回避牌于门。关公怏怏而回,命旧日跟随人役,收拾车马,早晚伺候;分付宅中,所有原赐之物,尽皆留下,分毫不可带去。次日再往相府辞谢,门首又挂回避牌。关公一连去了数次,皆不得见。乃往张辽家相探,欲言其事。辽亦托疾不出。关公思曰:“此曹丞相不容我去之意。我去志已决,岂可复留!”即写书一封,辞谢曹操。书略曰:“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写毕封固,差人去相府投递;一面将累次所受金银,一一封置库中,悬汉寿亭侯印于堂上,请二夫人上车。关公上赤兔马,手提青龙刀,率领旧日跟随人役,护送车仗,径出北门。门吏挡之。关公怒目横刀,大喝一声,门吏皆退避。关公既出门,谓从者曰:“汝等护送车仗先行,但有追赶者,吾自当之,勿得惊动二位夫人。”从者推车,望官道进发。却说曹操正论关公之事未定,左右报关公呈书。操即看毕,大惊曰:“云长去矣!”忽北门守将飞报:“关公夺门而去,车仗鞍马二十余人,皆望北行。”又关公宅中人来报说:“关公尽封所赐金银等物。美女十人,另居内室。其汉寿亭侯印悬于堂上。丞相所拨人役,皆不带去,只带原跟从人,及随身行李,出北门去了。”众皆愕然。一将挺身出曰:“某愿将铁骑三千,去生擒关某,献与丞相!”众视之,乃将军蔡阳也。正是:欲离万丈蛟龙穴,又遇三千狼虎兵。
诗句
三国演义 · 第二十六回 ·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译文
《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描绘了关羽离开曹操,准备前往投奔刘备的故事。在这段描述中,关公向二嫂告别,然后回到相府,拜别了曹操。曹操得知此事,就在门上悬挂了回避牌,表示拒绝接待。关羽无奈地离开了,让他的随从收拾好车马,随时准备出发;他还吩咐家中的人,所有原本赐给他的东西,全部留下不要带走。第二天,关羽再次前往拜访,门上仍然挂着回避牌。关羽去了好几次,都没能见到曹操。于是他去张辽家探听情况,希望能找到解释。张辽也生病不出,关羽想:“这是丞相不让我去的意思。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去了,怎么能再留在这里!”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辞行。书信中提到:“我年轻时就侍奉皇叔,誓与生死相依;天地可鉴。上次我们在下邳失败后,您已经答应过我。现在我知道我的主公袁绍还在袁绍的军中。回想过去我们的盟约,岂能违背?虽然新恩厚待,旧情难忘。因此特来写信告别,请您明察。如果有剩下的恩泽未报,愿在将来的某一天再报答。”写完后,他封好了信件,派人送到丞相府,同时将之前受的金银都放在了库中。然后他在堂上挂着汉寿亭侯印,带着夫人上车出发。关公骑上赤兔马,手持青龙刀,率领以前的随从,护送车辆和人役,直接出了北门。守门的士兵拦着他,但关公怒目而立,横持长刀,士兵都被赶走了。关公出城门后,对随从说:“你们先护送车辆和人役走,有追赶的就我自己挡着,不要惊扰到二位夫人。”随从推着车前进。此时曹操还正在讨论关公的事情,有人进来报告说关公呈书告辞。曹操看完信后大惊:“云长走了!”不久北门的守卫飞报:“关公夺门而去,二十多个人骑马、坐车,都往北边去了。”又有人报告说:“关公把所有赐给的东西都封存了,美女十人另居内室。汉寿亭侯的印挂在堂上。丞相指派的随从都不带走,只带了原来的随从前,还有随身行李,都出北门去了。”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个将军站起来说:“我愿意带领三千铁骑去生擒关某,献给丞相!”众人一看,那人是蔡阳将军。
注释
- 成语: “欲离万丈蛟龙穴” - 指关公像一只巨龙一样,要逃离危险的地方。
- 成语: “又在三千狼虎兵” - 形容曹操的军队像猛兽一样强大,非常凶猛。
- 典故: 这里提到的“挂印封金”是指关羽离开曹操,不再接受官职并归还所得到的金子和印章。
- 典故: “三顾茅庐”是形容刘备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 典故: “借东风”通常用来比喻借助外力或机会。
- 人物: 曹操(曹丞相),刘备(玄德),孙权(仲谋),周瑜(周公瑾),诸葛亮(孔明)。
- 地点: 下邳(今江苏睢宁)、袁绍(字本初)。
- 物品: 汉寿亭侯印指的是关公被封为汉寿亭侯的印章。
- 事件: 关公被曹操拒绝接见的事件以及后来离开的情节。
- 其他: 曹操的左右手蔡阳。
赏析
这一段文字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关羽离别曹操、决心离去的决心和坚定态度。同时揭示了曹操对于关公的猜忌和防备心理。此外,文中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于忠诚、友情和义气等主题的深刻探讨。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忠臣良将的重视和尊重,也体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