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曹操见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忽报袁绍又使大将文丑渡黄河,已据延津之上。操乃先使人移徙居民于西河,然后自领兵迎之;传下将令:以后军为前军,以前军为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吕虔曰:“粮草在先,军兵在后,何意也?”操曰:“粮草在后,多被剽掠,故令在前。”虔曰:“倘遇敌军劫去,如之奈何?”操曰:“且待敌军到时,却又理会。”虔心疑未决。操令粮食辎重沿河堑至延津。操在后军,听得前军发喊,急教人看时,报说:“河北大将文丑兵至,我军皆弃粮草,四散奔走。后军又远,将如之何?”操以鞭指南阜曰:“此可暂避。”人马急奔土阜。操令军士皆解衣卸甲少歇,尽放其马。文丑军掩至。众将曰:“贼至矣!可急收马匹,退回白马!”荀攸急止之曰:“此正可以饵敌,何故反退?”操急以目视荀攸而笑。攸知其意,不复言。文丑军既得粮草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杂乱。曹操却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文丑军大乱。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拨马回走。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
诗句及译文解析
- 诗:且说曹操见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
- 译文:暂且说来,曹操看到关羽斩杀了颜良后,倍感敬重,并向朝廷上表,将关羽封为汉寿亭侯,并铸造了铜印送给关羽。
注释:此句出自《三国演义》,描述了曹操对于关羽斩杀颜良的敬佩和对其封侯的决定。
赏析:曹操对关羽的武艺和忠诚感到非常钦佩,因此决定封赏关羽,这不仅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其在战场上表现的赞扬。
诗:忽报袁绍又使大将文丑渡黄河,已据延津之上。
- 译文:突然有消息传来,袁绍派遣的大将文丑渡过黄河,已经占据了延津。
注释:此句反映了战争的紧张局势和双方的军事部署。
赏析:袁绍派遣文丑来增援,意味着战事更加激烈。这一事件预示着后续关云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诗:操乃先使人移徙居民于西河,然后自领兵迎之,传下将令:以后军为前军,以前军为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
- 译文:曹操首先派人将居民迁移到西河,然后亲自率领军队前去迎战,并下达将令:以骑兵作为前卫,步兵作为后卫;粮食运输在最前面,士兵在最后面。
- 注释:曹操为了确保粮草供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军队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赏析:曹操的这一策略体现了他的军事智慧和战略眼光,通过合理安排军队的部署和后勤保障,确保了军队能够更好地应对战场情况,展现了他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掌控能力。
诗:操令粮食辎重沿河堑至延津。操在后军,听得前军发喊,急教人看时,报曰:“河北大将文丑兵至,我军皆弃粮草,四散奔走,后军又远,将如之何?”
- 译文:曹操命令粮食和辎重沿着河流的堤岸运送到延津。曹操位于后卫位置,听到了前方的军队发出呼喊声,急忙派人查看,回报说:“河北的大将文丑率军到达,我军都丢弃了粮食和物资,四处逃散,而后卫部队又离得较远,该怎么办呢?”
- 注释:此处描绘了曹操面对敌军进攻时的紧急情况,以及他如何迅速作出反应以调整军队的行动方向。
赏析:这一情节展示了曹操的军事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在面对敌人的威胁时,他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措施确保军队的安全和战斗力。
诗:操以鞭指南阜曰:“此可暂避。 ”人马急奔土阜。
- 译文:曹操用马鞭指向前方的土山说:“这里可以暂时躲避。”于是,士兵们急忙向土山跑去躲避。
- 注释:此处描绘了曹操指挥军队紧急撤离的情景,体现了他在战争中的果断和机智。
- 赏析:曹操通过指挥军队紧急撤退,不仅避免了被敌军包围的危险,也显示了他善于利用自然环境进行防御的能力。这种战术体现了他的战略眼光和灵活变通的能力。
这首诗通过对曹操及其军队在战场上的反应和行动的描述,展示了其军事才能和战略思维。曹操能够在危急时刻迅速作出决策,确保军队的安全和战斗力,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