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曹操乘袁绍之败,整顿军马,迤逦追袭。袁绍幅巾单衣,引八百余骑,奔至黎阳北岸,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绍以前事诉与义渠。义渠乃招谕离散之众,众闻绍在,又皆蚁聚。军势复振,议还冀州。军行之次,夜宿荒山。绍于帐中闻远远有哭声,遂私往听之。却是败军相聚,诉说丧兄失弟,弃伴亡亲之苦,各各捶胸大哭,皆曰:“若听田丰之言,我等怎遭此祸!”绍大悔曰:“吾不听田丰之言,兵败将亡;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次日,上马正行间,逢纪引军来接。绍对逢纪曰:“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吾今归去,羞见此人。”逢纪因谮曰:“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袁绍大怒曰:“竖儒怎敢笑我!我必杀之!”遂命使者赍宝剑先往冀州狱中杀田丰。
《三国演义 · 第三十一回 ·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第31回,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在袁绍失败后整顿军马继续追袭的故事。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却说曹操乘袁绍之败,整顿军马,迤逦追袭。
- “曹操”指的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军阀、政治家、军事家,曹丞相。
- “袁绍”是指东汉末年的著名军阀,三公之一,曾与曹操争夺北方霸权。
- “乘袁绍之败”意指趁袁绍战败的机会,曹操开始整顿自己的军队,准备追击和攻击。
- “整顿军马”意味着整顿和加强自己的部队。
曹操乃招谕离散之众,众闻绍在,又皆蚁聚。
- “招谕离散之众”表示招募并安抚那些四散逃亡的士兵。
- “众闻绍在”意味着士兵们听说袁绍还在。
- “又皆蚁聚”形容士兵们听到消息后纷纷返回集合,像蚂蚁一样聚集在一起。
军势复振,议还冀州。
- “军势复振”表示军队重新振作起来,恢复了战斗力。
- “议还冀州”表示讨论了回到冀州的计划。
军行之次,夜宿荒山。
- “军行之次”指的是行军途中的一个休息时刻。
- “夜宿荒山”描述在荒野中过夜的情况。
绍于帐中闻远远有哭声,遂私往听之。
- “帐中”指的是军营中的帐篷内。
- “闻远远有哭声”表示远远地听到了哭泣声。
- “遂私往听之”表示曹操决定私下去听听哭声的来源。
却是败军相聚,诉说丧兄失弟,弃伴亡亲之苦,各各捶胸大哭,皆曰:“若听田丰之言,我等怎遭此祸!”
- “却是败军相聚”指的是战败之后的士兵聚在一起。
- “诉说丧兄失弟,弃伴亡亲之苦”描述了士兵们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和亲人的失去。
- “各各捶胸大哭”表示士兵们都捶打自己的胸部大哭。
- “皆曰:“若听田丰之言,我等怎遭此祸!””说明如果听了田丰的建议,他们怎么会遭受这些不幸呢?
绍大悔曰:“吾不听田丰之言,兵败将亡;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
- “大悔曰”表示非常后悔地说。
- “不听田丰之言”意指没有听从田丰的建议。
- “兵败将亡”意味着因为不听田丰的建议而导致军队溃败,将领也阵亡。
- “有何面目见之耶”询问自己回去面对众人时还有什么脸面。
次日,上马正行间,逢纪引军来接。
- “上马正行间”表示曹操骑马正要出发的时候。
- “逢纪引军来接”指的是逢纪率领的军队前来迎接。
绍对逢纪曰:“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吾今归去,羞见此人。”
- “不闻田丰之言”意指没有听取田丰的意见或建议。
- “致有此败”表示因此导致了这场失败。
- “吾今归去”表示现在打算回去。
- “羞见此人”表达因为这次失败而感到羞耻,不想去见逢纪。
逢纪因谮曰:“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袁绍大怒曰:“竖儒怎敢笑我!我必杀之!”遂命使者赍宝剑先往冀州狱中杀田丰。
- “因谮曰”意思是逢纪趁机进谗言说。
- “因谮曰:”…曰:”……“表示逢纪编造了关于田丰的话来诬陷他。
- “果不出吾之料”意指果然不出我所料,即预料之中的事果然发生了。
- “袁绍大怒曰”表明袁绍非常生气地回应。
- “竖儒怎敢笑我!”表示对逢纪的讽刺和不满。
- “我必杀之!” 表示下定决心要杀掉逢纪。
- “遂命使者赍宝剑先往冀州狱中杀田丰”说明袁绍立即命令使者带着剑前往冀州的监狱中杀害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