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从其言。即时拔寨起行,前至黎阳,与曹军相抵。谭遣大将汪昭出战,操遣徐晃迎敌。二将战不数合,徐晃一刀斩汪昭于马下。曹军乘势掩杀,谭军大败。谭收败军入黎阳,遣人求救于尚。尚与审配计议,只发兵五千余人相助。曹操探知救军已到,遣乐进、李典引兵于半路接着,两头围住尽杀之。袁谭知尚止拨兵五千,又被半路坑杀,大怒,乃唤逢纪责骂。纪曰:“容某作书致主公,求其亲自来救。”谭即令纪作书,遣人到冀州致袁尚,尚与审配共议。配曰:“郭图多谋,前次不争而去者,为曹军在境也。今若破曹,必来争冀州矣。不如不发救兵,借操之力以除之。”尚从其言,不肯发兵。使者回报,谭大怒,立斩逢纪,议欲降曹。早有细作密报袁尚。尚与审配议曰:“使谭降曹,并力来攻,则冀州危矣。”乃留审配并大将苏由固守冀州,自领大军来黎阳救谭。尚问军中谁敢为前部,大将吕旷、吕翔兄弟二人愿去。尚点兵三万,使为先锋,先至黎阳。谭闻尚自来,大喜,遂罢降曹之议。谭屯兵城中,尚屯兵城外,为掎角之势。

诗句释义:

  1. 谭从其言。即时拔寨起行,前至黎阳,与曹军相抵。谭遣大将汪昭出战,操遣徐晃迎敌。二将战不数合,徐晃一刀斩汪昭于马下。(谭听从了徐晃的策略,马上撤兵出发,直接到了黎阳城,和曹操的军队对峙起来。他派遣大将汪昭出战,曹操则派徐晃来迎战。两方交战后,徐晃迅速将汪昭杀死在马下。)
  2. 曹军乘势掩杀,谭军大败。(曹操的军队趁机发起进攻,谭的军队被打败了。)
  3. 谭收败军入黎阳,遣人求救于尚。尚与审配计议,只发兵五千余人相助。(谭的军队在失败之后,退回到黎阳城,并派人向袁尚求救。袁尚与审配商量,决定只派出五千多兵力来帮助谭。)
  4. 曹操探知救军已到,遣乐进、李典引兵于半路接着,两头围住尽杀之。(曹操得知救援部队已经来到后,便派遣乐进和李典带领军队埋伏在中途,将援军包围并全部歼灭。)
  5. 袁谭知尚止拨兵五千,又被半路坑杀,大怒,乃唤逢纪责骂。(当袁谭得知袁尚只拨出五千士兵来救援自己时,又被中途拦截杀害,他非常愤怒,于是召来逢纪进行责骂。)
  6. 纪曰:“容某作书致主公,求其亲自来救。”谭即令纪作书,遣人到冀州致袁尚,尚与审配共议。(逢纪回答道:“我可以去给主公写信,请求他亲自前来救援。”因此,谭便命令逢纪写信并派遣使者到冀州致信袁尚,袁尚和审配共同商议此事。)
  7. 配曰:“郭图多谋,前次不争而去者,为曹军在境也。今若破曹,必来争冀州矣。不如不发救兵,借操之力以除之。”尚从其言,不肯发兵。(审配说道:“郭图有很多计谋,上次他没有战斗就逃走,是因为曹军就在附近。如果打败了曹操,他一定会来争夺冀州的。因此,我们最好不要派军队去救援,而是让曹操的力量来消灭他。”袁尚听后,同意了他的意见,没有派兵去救援。)
  8. 使者回报,谭大怒,立斩逢纪,议欲降曹。(使者回去报告了袁谭的情况后,袁谭非常生气,立即斩杀了逢纪,并开始考虑投降曹操的计划。)
  9. 早有细作密报袁尚。尚与审配议曰:“使谭降曹,并力来攻,则冀州危矣。”乃留审配并大将苏由固守冀州,自领大军来黎阳救谭。(不久以后,有人秘密地报告了袁尚。袁尚和审配商议说:“如果让谭投降曹操,并且一起合力攻打冀州,那么冀州就会很危险了。”于是他们决定留下审配和将领苏由守卫冀州,而他们自己则率领大军来到了黎阳城去救袁谭。)
  10. 尚问军中谁敢为前部,大将吕旷、吕翔兄弟二人愿去。(袁尚询问军中谁愿意担任前锋,大将吕旷和吕翔兄弟二人表示愿意前去执行任务。)
  11. 尚点兵三万,使为先锋,先至黎阳。(袁尚调集三万人马作为先锋部队,先行抵达黎阳城。)
  12. 谭闻尚自来,大喜,遂罢降曹之议。(袁谭听说袁尚亲自前来救援后非常高兴,于是决定放弃投降曹操的计划。)
  13. 谭屯兵城中,尚屯兵城外,为掎角之势。(袁谭把军队驻扎在城内,而袁尚则把军队驻扎在城外,形成一种掎角之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