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一枝军救了魏延,杀了邓贤,直赶到寨前。泠苞回马与黄忠再战。不到十余合,后面军马拥将上来,泠苞只得弃了左寨,引败军来投右寨。只见寨中旗帜全别,泠苞大惊。兜住马看时,当头一员大将,金甲锦袍,乃是刘玄德,左边刘封,右边关平,大喝道:“寨子吾已夺下,汝欲何往?”原来玄德引兵从后接应,便乘势夺了邓贤寨子。泠苞两头无路,取山僻小径,要回雒城。行不到十里,狭路伏兵忽起,搭钩齐举,把泠苞活捉了。原来却是魏延自知罪犯,无可解释,收拾后军,令蜀兵引路,伏在这里,等个正着。用索缚了泠苞,解投玄德寨来。却说玄德立起免死旗,但川兵倒戈卸甲者,并不许杀害,如伤者偿命;又谕众降兵曰:“汝川人皆有父母妻子,愿降者充军,不愿降者放回。”于是欢声动地。黄忠安下寨脚,径来见玄德,说魏延违了军令,可斩之。玄德急召魏延,魏延解泠苞至。玄德曰:“延虽有罪,此功可赎。”令魏延谢黄忠救命之恩,今后毋得相争。魏延顿首伏罪。玄德重赏黄忠,使人押泠苞到帐下,玄德去其缚,赐酒压惊,问曰:“汝肯降否?”泠苞曰:“既蒙免死,如何不降?刘璝、张任与某为生死之交;若肯放某回去,当即招二人来降,就献雒城。”玄德大喜,便赐衣服鞍马,令回雒城。魏延曰:“此人不可放回。若脱身一去,不复来矣。”玄德曰:“吾以仁义待人,人不负我。”

诗句:

  • 黄忠一枝军救了魏延,杀了邓贤,直赶到寨前。泠苞回马与黄忠再战。不到十余合,后面军马拥将上来,泠苞只得弃了左寨,引败军来投右寨。只见寨中旗帜全别,泠苞大惊。兜住马看时,当头一员大将,金甲锦袍,乃是刘玄德,左边刘封,右边关平,大喝道:“寨子吾已夺下,汝欲何往?”原来玄德引兵从后接应,便乘势夺了邓贤寨子。泠苞两头无路,取山僻小径,要回雒城。行不到十里,狭路伏兵忽起,搭钩齐举,把泠苞活捉了。原来却是魏延自知罪犯,无可解释,收拾后军,令蜀兵引路,伏在这里,等个正着。用索缚了泠苞,解投玄德寨来。

译文:

  • 黄忠带领的一支军队救助了魏延,杀了邓贤,一直杀到了魏延的寨子前。然后泠苞回头与黄忠战斗,没有坚持多久就撤退了,因为后面有蜀军的部队追来。泠苞见大势已去,只好放弃了左寨,率领残兵败将逃向右寨。但是当他看到寨内旗帜全部被更换之后,心中大惊,赶紧勒住马匹查看情况。发现前面有一个金甲锦袍的大将刘玄德,他身边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刘封和关平,大声呼喊道:“你们已经占领了我的寨子,你还想去哪里?”原来刘玄德是带兵来接应他们的,趁势攻占了邓贤的寨子。泠苞无处可走,只好选择了一条小路回到雒城。但当他们行不到十里的时候,突然有伏兵出现,用钩子将泠苞活捉了。泠苞原来是被魏延自己知道犯了错误无法解释才收拾军队让蜀兵带路埋伏在那里等着他。用绳索绑了泠苞后送到玄德的寨子。

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之一——“定军山下之战”。诗中详细描绘了蜀汉将领黄忠、魏延等人在战斗中英勇作战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忠诚、勇猛、智谋的一面。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泠苞被俘的经过,展示了战争中的残酷现实。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能够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战争氛围和人物性格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