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刘璋闻玄德杀了杨、高二将,袭了涪水关,大惊曰:“不料今日果有此事!”遂聚文武,问退兵之策。黄权曰:“可连夜遣兵屯雒县,塞住咽喉之路。刘备虽有精兵猛将,不能过也。”璋遂令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点五万大军,星夜往守雒县,以拒刘备。四将行兵之次,刘璝曰:“吾闻锦屏山中有一异人,道号‘紫虚上人’,知人生死贵贱。吾辈今日行军,正从锦屏山过。何不试往问之?”张任曰:“大丈夫行兵拒敌,岂可问于山野之人乎?”璝曰:“不然。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吾等问于高明之人,当趋吉避凶。”于是四人引五六十骑至山下,问径樵夫。樵夫指高山绝顶上,便是上人所居。四人上山至庵前,见一道童出迎。问了姓名,引入庵中。只见紫虚上人,坐于蒲墩之上。四人下拜,求问前程之事。紫虚上人曰:“贫道乃山野废人,岂知休咎?”刘璝再三拜问,紫虚遂命道童取纸笔,写下八句言语,付与刘璝。其文曰:“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刘璝又问曰:“我四人气数如何?”紫虚上人曰:“定数难逃,何必再问!”璝又请问时,上人眉垂目合,恰似睡着的一般,并不答应。四人下山。刘璝曰:“仙人之言,不可不信。”张任曰:“此狂叟也,听之何益。”遂上马前行。

诗句

《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译文

刘璋听到刘备杀了杨、高二将,袭了涪水关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没想到今天真的会有这样的事情!”于是聚集文武官员,询问退兵的策略。黄权建议说:“可以连夜派兵驻守在雒县,堵住咽喉之路。刘备虽然有精兵猛将,也无法通过。”刘璋于是命令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率领五万大军,星夜前往驻守雒县,以抵抗刘备的进攻。四名将领行军途中,刘璝提议说:“我听说锦屏山中有一名异人,道号‘紫虚上人’,能知道人的生死贵贱。我们今天行军正从锦屏山经过,为什么不试着去问他呢?”张任反驳说:“大丈夫行兵拒敌,岂能问于山野之人乎?”但刘璝坚持认为:“不然,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我们向高明的人求教,应当趋吉避凶。”于是四名将领带领五六十骑下到山下,询问路旁的樵夫。樵夫指点高山绝顶上,就是紫虚上人的住所。四人上山来到庵前,看见一个道童出来迎接。问及姓名后,被引入庵中。只见紫虚上人坐在蒲团上。四人下拜求问前程之事。紫虚上人说:“贫道是山野废弃之人,岂知休咎?”刘璝再三拜问,紫虚遂命道童取纸笔,写下八句言语,交给刘璝。其文曰:“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刘璝又问自己的运势如何?紫虚上人说:“定数难逃,何必再问!”但刘璝再次询问时,上人眉垂目合,仿佛正在睡着一般,并没有回答。四人下山。刘璝说:“仙人之言,不可不信。”张任说:“此狂叟也,听之何益。”遂上马前行。

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析:

  • “左龙右凤,飞入西川”:描述刘备军队如同龙凤般威武,迅速进入西川(四川一带)。
  • “雏凤坠地,卧龙升天”:比喻刘备如雏凤初展翅,而诸葛亮则像是卧龙出世。
  • “一得一失,天数当然”:指出战争中胜败有时取决于天意,不可强求。
  • “见机而作,勿丧九泉”:提醒人们在关键时刻要谨慎,不要失去生命安全。

赏析:
这段对话展现了刘璋及其手下对于即将到来战事的担忧与不安。他们求助于“紫虚上人”以求得未来的命运信息,希望借此来预测自己军队的命运。然而,紫虚上人的沉默和神秘态度似乎暗示了一种超越常人认知的力量存在,他的答案似乎并不完全符合常理或现实。这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反映了人们对于命运和宿命的深层思考。同时,这段对话也展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如刘璝虽有所疑惑但也愿意听从他人意见的性格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