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见玄德背水下寨,心中疑惑,使人来下战书。孔明批来日决战。次日,两军会于中路五界山前,列成阵势。操出马立于门旗下,两行布列龙凤旌旗,擂鼓三通,唤玄德答话。玄德引刘封、孟达并川中诸将而出。操扬鞭大骂曰:“刘备忘恩失义,反叛朝廷之贼!”玄德曰:“吾乃大汉宗亲,奉诏讨贼。汝上弑母后,自立为王,僭用天子銮舆,非反而何?”操怒,命徐晃出马来战,刘封出迎。交战之时,玄德先走入阵。封敌晃不住,拨马便走。操下令:“捉得刘备,便为西川之主。”大军齐呐喊杀过阵来。蜀兵望汉水而逃,尽弃营寨;马匹军器,丢满道上。曹军皆争取。操急鸣金收军。众将曰:“某等正待捉刘备,大王何故收军?”操曰:“吾见蜀兵背汉水安营,其可疑一也;多弃马匹军器,其可疑二也。可急退军,休取衣物。”遂下令曰:“妄取一物者立斩。火速退兵。”曹兵方回头时,孔明号旗举起:玄德中军领兵便出,黄忠左边杀来,赵云右边杀来。曹兵大溃而逃,孔明连夜追赶。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译文:
曹操看见刘备的营寨背靠河水,心中生疑,便派人前来下战书。孔明回答说明日再战。次日,两军在五界山前对峙,布下战阵。曹操亲自出马站在门旗下,两行布列着龙凤旌旗,擂鼓三通,然后叫刘备答话。刘备带领刘封、孟达及川中诸将出战。曹操怒骂:“刘备忘恩负义,是反叛朝廷的贼人!”刘备说:“我乃大汉宗亲,奉诏讨伐叛贼。你上弑母自立为王,僭用天子銮舆,这不就是反吗?”曹操愤怒,命徐晃出战,刘封迎击。交战时,刘备先退入阵中。刘封不敌,拨马逃跑。曹操下令:“捉到刘备,就是西川之主。”大军齐声呐喊,杀过阵来。蜀兵望见汉水便逃,弃营弃寨;马匹军器丢满道上。曹军争相夺取。曹操急令鸣金收军。众将问为何收军?曹操说:“我看见蜀兵背河安营,其可疑之一也;他们丢弃马匹军器,其可疑之二也。快退兵,不要取其衣物。”遂下令:“任何妄取一物者立斩。火速退兵。”曹军方回头时,孔明号旗已举起;刘备中军领兵便出,黄忠左边杀来,赵云右边杀来。曹军大败而逃,孔明连夜追赶。

注释:

  1. 玄德:指刘备。
  2. 曹阿瞒:指曹操,昵称“阿瞒”。
  3. 斜谷: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4. 战书:古代的一种书信,用以约定或开战。
  5. 列成阵势:指两军对峙,排成战斗队形。
  6. 操:这里指曹操。
  7. 玄德引刘封、孟达并川中诸将而出:指刘备率领刘封、孟达和蜀中的将领们出来迎战。
  8. 操扬鞭大骂曰:曹操挥鞭大喝责骂刘备。
  9. 吾乃大汉宗亲,奉诏讨贼:我乃汉室皇族,奉皇帝之命讨伐叛乱的贼人。
  10. 某等正待捉刘备:我们这些人正准备捉拿刘备。
  11. 吾见蜀兵背汉水安营:我看到蜀兵背靠汉水扎营。
  12. 其可疑一也:这是第一可疑之处。
  13. 多弃马匹军器:很多丢弃了马匹和军器。
  14. 可急退军:应该赶快撤退。
  15. 某等正待捉刘备:我们这些人正准备捉拿刘备。
  16. 大王何故收军:大王为什么收兵呢?
  17. 吾见蜀兵背汉水安营:我看到蜀兵背靠汉水扎营。
  18. 其可疑二也:这是第二可疑之处。
  19. 妄取一物者立斩:随便拿一件东西的人立即斩首。
  20. 火速退兵:立刻撤退。
  21. 孔明号旗举起:诸葛亮号旗高举。
  22. 玄德中军领兵便出:刘备率领中军部队就出来了。
  23. 黄忠左边杀来:黄忠从左边杀来。
  24. 赵云右边杀来:赵云从右边杀来。
  25. 曹军方回头时:曹操的军队才回过头来。
  26. 孔明号旗举起:诸葛亮的号旗高高举起。
  27. 玄德中军领兵便出:刘备率领中军部队就出来了。

赏析:
本段文字描述的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斜谷之战。曹操与蜀汉的刘备在五界山前相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激烈和双方的紧张气氛。同时,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为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将领们的英勇和智慧,以及他们对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