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曹操自杀华佗之后,病势愈重,又忧吴、蜀之事。正虑间,近臣忽奏东吴遣使上书。操取书拆视之,略曰:“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操观毕大笑,出示群臣曰:“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侍中陈群等奏曰:“汉室久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巍,生灵仰望。今孙权称臣归命,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殿下宜应天顺人,早正大位。”操笑曰:“吾事汉多年,虽有功德及民,然位至于王,名爵已极,何敢更有他望?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司马懿曰:“今孙权既称臣归附,王上可封官赐爵,令拒刘备。”操从之,表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侯,领荆州牧。即日遣使赍诰敕赴东吴去讫。
操病势转加。忽一夜梦三马同槽而食,及晓,问贾诩曰:“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宵复梦三马同槽。主何吉凶?”诩曰:“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曹,王上何必疑乎?”操因此不疑。后人有诗曰:“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是夜,操卧寝室,至三更,觉头目昏眩,乃起,伏几而卧。忽闻殿中声如裂帛,操惊视之,忽见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并伏完、董承等二十余人,浑身血污,立于愁云之内,隐隐闻索命之声。操急拔剑望空砍去,忽然一声响亮,震塌殿宇西南一角。操惊倒于地,近侍救出,迁于别宫养病。次夜,又闻殿外男女哭声不绝。至晓,操召群臣入曰:“孤在戎马之中,三十余年,未尝信怪异之事。今日为何如此?”群臣奏曰:“大王当命道士设醮修禳。”操叹曰:“圣人云: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孤天命已尽,安可救乎?”遂不允设醮。
诗句
三国演义 · 第七十八回 ·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译文
三国时期,曹操在华佗死后病重,又忧虑吴国和蜀国的纷争。正在忧虑间,近臣突然上奏东吴遣使前来上书,内容大致是:“孙权已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派遣将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我等即率群下纳土归降。”曹操阅读后大笑,将书信展示给群臣,说:“这孩子是想让我处于炉火上吗?”侍中陈群等人上奏说:“汉室早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峨,百姓仰望。现在孙权称臣归附,这是天意人愿,不同一般。殿下应顺应天意,早日登上帝位。”曹操笑着回答说:“我侍奉汉朝多年,虽有功于民,但地位已是王,爵位已达极点,何敢再有他求?倘若天命在我,我就如周文王一样。”司马懿说:“如今孙权已称臣归附,殿下可封官赐爵,令其抵抗刘备。”曹操同意了,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侯,兼任荆州牧。当天就派使者带着诏令前往东吴。
曹操的病情加重。一天夜里梦见三匹马一起进食,第二天询问贾诩说:“我过去曾梦到三匹马一起吃食,怀疑是马腾父子作乱;现在马腾已被诛杀,昨夜又梦见三匹马一起吃食。这预示着什么吉凶?”贾诩说:“禄马是吉兆,禄马归于曹,殿下不必疑虑。”曹操因此不再多想。后来有诗云:“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那一夜,曹操躺在床上,直到三更时分,感到头脑昏眩,起身伏在几案上休息。忽然听到殿中的声音象撕裂的帛布一样响,曹操吃惊地看过去,只见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以及伏完、董承等人,浑身沾满血迹,站立在愁云之中,隐隐传来索命的声音。曹操急忙拔出宝剑挥向空中砍去,忽然一声巨响,震塌了殿宇的西南一角。曹操吓得倒地不起,被近侍救出后移至别处养病。次夜,又听到殿外男女哭泣之声不绝入耳。天亮时,曹操召群臣进来说道:“我在军旅之中三十多年,未曾见过怪异之事。今日为何如此?”群臣上奏说:“大王应该让道士设醮修禳。”曹操叹气道:“圣人说过:罪孽在天,无所祈求。我已经命尽,哪里还能挽回?”便没有同意设醮。
注释
- 三国演义(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
- 第七十八回:指的是该书的第二卷第八十九回,讲述了曹操与孙权之间的外交互动。
- 治风疾:指治疗疾病。
- 神医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外科手术,被尊称为“华佗”。
- 遣将剿灭刘备:指派遣将领去消灭刘备。
- 扫平两川:指平定四川、西川地区。
- 魏文帝(曹操):曹操自称魏文帝。
- 周文王:古代以周文王为楷模的帝王,此处指曹操自比周文王。
-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谋略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 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官员,曹操的亲信谋士,辅佐过曹操多次取得胜利。
- 汉室:指汉朝的皇室,这里特指东汉末年的皇帝刘禅所在的朝廷。
- 孙权:三国时期的政治人物,东吴的开国皇帝,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 称臣归附:表示臣服并归顺于某个权威或势力。
- 禄马:古代对马匹的称谓,这里指好运和福气的象征。
- 司马师:字子师,司马懿之子,司马懿死后继任魏国权臣。
赏析
这段故事描绘了曹操病重期间的一系列梦境以及他对这些梦境的解释和反应。通过这些梦境和解释,展现了曹操晚年的心理变化及其对待权力和命运的态度。从文中可以看出,曹操虽然一生征战沙场,但在晚年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此外,文中还隐含了对于政治权力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生死哲理的哲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