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曹操在洛阳,自葬关公后,每夜合眼便见关公。操甚惊惧,问于众官。众官曰:“洛阳行宫旧殿多妖,可造新殿居之。”操曰:“吾欲起一殿,名建始殿。恨无良工。”贾诩曰:“洛阳良工有苏越者,最有巧思。”操召入,令画图像。苏越画成九间大殿,前后廊庑楼阁,呈与操。操视之曰:“汝画甚合孤意,但恐无栋梁之材。”苏越曰:“此去离城三十里,有一潭,名跃龙潭;前有一祠,名跃龙祠。祠傍有一株大梨树,高十余丈,堪作建始殿之梁。”
操大喜,即令人工到彼砍伐。次日,回报此树锯解不开,斧砍不入,不能斩伐。操不信,自领数百骑,直至跃龙祠前下马,仰观那树,亭亭如华盖,直侵云汉,并无曲节。操命砍之,乡老数人前来谏曰:“此树已数百年矣,常有神人居其上,恐未可伐。”操大怒曰:“吾平生游历,普天之下,四十余年,上至天子,下及庶人,无不惧孤;是何妖神,敢违孤意!”言讫,拔所佩剑亲自砍之,铮然有声,血溅满身。操愕然大惊,掷剑上马,回至宫内。是夜二更,操睡卧不安,坐于殿中,隐几而寐。忽见一人披发仗剑,身穿皂衣,直至面前,指操喝曰:“吾乃梨树之神也。汝盖建始殿,意欲篡逆,却来伐吾神木!吾知汝数尽,特来杀汝!”操大惊,急呼:“武士安在?”皂衣人仗剑砍操。操大叫一声,忽然惊觉,头脑疼痛不可忍。急传旨遍求良医治疗,不能痊可。众官皆忧。
诗句
曹操在洛阳,自葬关公后,每夜合眼便见关公。
译文
曹操(Kai Sung)在洛阳的行宫中,自从埋葬了关羽之后,每当夜晚他闭目时都能看到关羽的形象。曹操对此感到十分恐惧和惊讶,于是询问朝中的官员们。官员们告诉他:“洛阳的行宫有旧殿,这些宫殿中充满了妖气,建议建一座新殿来居住。” 曹操说:“我想建立一座新的殿,命名为‘建始殿’,但是缺少能工巧匠。”贾诩(Jiǎ Xué)提议说:“洛阳有一位最巧手的工匠叫做苏越(Su Yue)。他的技艺非常出色。” 曹操召见了苏越,让他绘制了建始殿的建筑图。苏越绘制了九间大殿,包括前后廊庑、楼阁等结构,并将图纸呈献给了曹操。曹操看到后非常高兴,但担心没有合适的栋梁材料。苏越回答说:“这座殿离城三十里,有一个叫做跃龙潭的地方;前面有个叫跃龙祠的神庙。神庙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梨树,高约十多丈,正好用作建始殿的主梁。”
注释
- 洛阳: 古都名,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
- 建始殿: 即曹操计划建立的新殿的名字。
- 洛阳行宫: 指曹操当时所在的行宫。
- 旧殿多妖: 指洛阳行宫内有许多被认为带有邪恶之气的建筑或地方。
- 巧思: 巧妙的构思和设计能力。
- 跃龙祠: 位于洛阳附近的一个祭祀场所,与跃龙潭相邻。
- 跃龙潭: 一个传说中的地方,据说有龙居住。
- 跃龙祠旁的大梨树: 描述大梨花繁叶茂,高耸入云。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曹操对建始殿工程的期待和焦虑。从诗中可以看出,曹操对建造新殿充满了希望,但同时也担心找不到足够的建筑材料。此外,诗中提到“跃龙祠旁的大梨树”,这可能象征着某种神秘力量或是自然景观的独特之处,暗示着建始殿的设计可能会借鉴自然界的元素。整体上,诗通过对细节描写展现了曹操的心理状态和他对建筑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