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汉中王闻关公父子遇害,哭倒于地;众文武急救,半晌方醒,扶入内殿。孔明劝曰:“王上少忧。自古道‘死生有命’;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王上且宜保养尊体,徐图报仇。”玄德曰:“孤与关、张二弟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已亡,孤岂能独享富贵乎!”言未已,只见关兴号恸而来。玄德见了,大叫一声,又哭绝于地。众官救醒。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孔明与众官再三劝解。玄德曰:“孤与东吴,誓不同日月也!”孔明曰:“闻东吴将关公首级献与曹操,操以王侯礼祭葬之。”玄德曰:“此何意也?”孔明曰:“此是东吴欲移祸于曹操,操知其谋,故以厚礼葬关公,令王上归怨于吴也。”玄德曰:“吾今即提兵问罪于吴,以雪吾恨!”孔明谏曰:“不可。方今吴欲令我伐魏,魏亦欲令我伐吴,各怀谲计,伺隙而乘。王上只宜按兵不动,且与关公发丧。待吴、魏不和,乘时而伐之,可也。”众官又再三劝谏,玄德方才进膳,传旨川中大小将士,尽皆挂孝。汉中王亲出南门招魂祭奠,号哭终日。
诗句:
- 却说汉中王闻关公父子遇害,哭倒于地;众文武急救,半晌方醒,扶入内殿。孔明劝曰:“王上少忧。自古道‘死生有命’;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王上且宜保养尊体,徐图报仇。”玄德曰:“孤与关、张二弟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已亡,孤岂能独享富贵乎!”
- 言未已,只见关兴号恸而来。玄德见了,大叫一声,又哭绝于地。众官救醒。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
- 孔明与众官再三劝解。玄德曰:“孤与东吴,誓不同日月也!”孔明曰:“闻东吴将关公首级献与曹操,操以王侯礼祭葬之。”玄德曰:“此何意也?”孔明曰:“此是东吴欲移祸于曹操,操知其谋,故以厚礼葬关公,令王上归怨于吴也。”
- 玄德曰:“吾今即提兵问罪于吴,以雪吾恨!”孔明谏曰:“不可。方今吴欲令我伐魏,魏亦欲令我伐吴,各怀谲计,伺隙而乘。王上只宜按兵不动,且与关公发丧。待吴、魏不和,乘时而伐之,可也。”
译文:
汉中王听闻关羽父子被害的消息后,悲痛地倒在了地上;众多文武官员急忙上前搀扶,但汉中王半日才苏醒,随后扶入内殿。诸葛亮劝慰他说:“大王您不要过于忧虑。古话常说‘生死有命’;关公平时刚愎自用,所以才会有今天这样的灾祸发生。大王您应该好好保重身体,慢慢地等待复仇的机会。”刘备说:“我与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的时候,立下誓言要生死与共。如今关羽已经去世,我怎能独享荣华富贵呢?”话音未落,只见关羽的部将关兴悲痛地前来。刘备一见,顿时失声痛哭,昏倒在地。众位官员连忙将他救醒。一天之内多次哭泣至昏厥,三天滴水不进,只是不停地哭泣。泪水浸湿了他的衣襟,血迹斑斑。
诸葛亮与众官员反复劝说他。刘备说:“我与东吴发誓永不两立!”诸葛亮回答:“听说东吴把关羽的首级献给了曹操,曹操用诸侯之礼安葬了他。”刘备问:“这是为了什么?”诸葛亮说:“这是东吴想嫁祸于曹操,曹操知道他们的计谋,所以用隆重的礼节安葬了关羽。这样会让大王对吴国产生怨恨。”
刘备说:“我现在立刻率军质问东吴,来为关羽报仇!”诸葛亮劝阻道:“不能这样做。现在东吴想要让我们攻击魏国,魏国也同样想要让我们攻打东吴,双方各怀鬼胎,都在寻找机会。大王您应该暂时按兵不动,同时为关羽发丧。等到东吴和魏国不和睦,再趁机进攻也不迟。”众官员再次劝说他。刘备这才勉强进食。他传旨命令川中的将领士兵,都披麻戴孝。汉中王亲自出南门招魂祭祀关羽,整天都在哀伤之中。
赏析: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关于关羽的故事和情节,这里选取的是其中一段较为关键的对话。这段对话展示了刘备对于国家大事的高度责任感和决断力。他不仅自己坚定地支持孙权,还试图通过安抚和调解来解决两国间的冲突。然而,这种策略最终没有成功。这反映出了作者对三国时期复杂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展示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如自私和固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