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淳于丹于黄昏时分,领兵前进,到蜀寨时,已三更之后。丹令众军鼓噪而入。蜀营内傅彤引军杀出,挺枪直取淳于丹;丹敌不住,拨马便回。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赵融。丹夺路而走,折兵大半,正走之间,山后一彪蛮兵拦住:为首番将沙摩柯。丹死战得脱,背后三路军赶来。比及离营五里,吴军徐盛、丁奉二人两下杀来,蜀兵退去,救了淳于丹回营。丹带箭入见陆逊请罪。逊曰:“非汝之过也。吾欲试敌人之虚实耳。破蜀之计,吾已定矣。”徐盛、丁奉曰:“蜀兵势大,难以破之,空自损兵折将耳。”逊笑曰:“吾这条计,但瞒不过诸葛亮耳。天幸此人不在,使我成大功也。”遂集大小将士听令:使朱然于水路进兵,来日午后东南风大作,用船装载茅草,依计而行;韩当引一军攻江北岸,周泰引一军攻江南岸,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焰硝,各带火种,各执枪刀,一齐而上,但到蜀营,顺风举火;蜀兵四十屯,只烧二十屯,每间一屯烧一屯。各军预带干粮,不许暂退,昼夜追袭,只擒了刘备方止。众将听了军令,各受计而去。却说先主正在御营寻思破吴之计,忽见帐前中军旗幡,无风自倒。乃问程畿曰:“此为何兆?”畿曰:“今夜莫非吴兵来劫营?”先主曰:“昨夜杀尽,安敢再来?”畿曰:“倘是陆逊试敌,奈何?”正言间,人报山上远远望见吴兵尽沿山望东去了。先主曰:“此是疑兵。”令众休动,命关兴、张苞各引五百骑出巡。黄昏时分,关兴回奏曰:“江北营中火起。”先主急令关兴往江北,张苞往江南,探看虚实:“倘吴兵到时,可急回报。”二将领命去了。
诗句
1. 却说淳于丹于黄昏时分,领兵前进,到蜀寨时,已三更之后。丹令众军鼓噪而入。蜀营内傅彤引军杀出,挺枪直取淳于丹;丹敌不住,拨马便回。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淳于丹在黄昏时带领部队前进,到达蜀军的营地是深夜,然后与蜀军展开了战斗。
2. 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赵融。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淳于丹的军队突然遭遇了激烈的抵抗,赵融领导的部队阻挡了他的去路。
3. 丹夺路而走,折兵大半,正走之间,山后一彪蛮兵拦住:为首番将沙摩柯。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淳于丹为了逃避敌人的追击,不得不放弃部分军队,并在逃跑过程中再次遭遇了敌人。
4. 丹带箭入见陆逊请罪。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淳于丹带着被射中的箭回到陆逊的营地,向他道歉。
5. 逊曰:“非汝之过也。吾欲试敌人之虚实耳。破蜀之计,吾已定矣。”
- 注释:这句话说明了陆逊并没有责怪淳于丹的行为,而是指出他的目的是试探敌人的实力。同时,陆逊已经决定采取某种行动来打败蜀国。
6. 徐盛、丁奉曰:“蜀兵势大,难以破之,空自损兵折将耳。”
- 注释:这句话说明了徐盛和丁奉担心淳于丹的蜀军过于强大,难以攻破,因此建议他们不要轻易冒险进攻。
7. 逊笑曰:“吾这条计,但瞒不过诸葛亮耳。天幸此人不在,使我成大功也。”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陆逊对自己计划的成功充满信心,因为他知道即使诸葛亮在场,这个计划也不可能成功。
8. 遂集大小将士听令:使朱然于水路进兵,来日午后东南风大作,用船装载茅草,依计而行;韩当引一军攻江北岸,周泰引一军攻江南岸,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焰硝,各带火种,各执枪刀,一齐而上,但到蜀营,顺风举火;蜀兵四十屯,只烧二十屯,每间一屯烧一屯。各军预带干粮,不许暂退,昼夜追袭,只擒了刘备方止。
- 注释:这句话详细描述了陆逊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和兵力优势来攻击蜀军的策略。
9. 先说先主正在御营寻思破吴之计,忽见帐前中军旗幡,无风自倒。乃问程畿曰:“此为何兆?”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刘备在思考如何打败吴国的计划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现象。
10. 畿曰:“今夜莫非吴兵来劫营?”
- 注释:这句话解释了刘备为什么会注意到中军旗幡自己倒下的情况,并且认为这可能是吴国的部队前来袭击。
11. 先主曰:“昨夜杀尽,安敢再来?”
- 注释:这句话表明刘备认为之前已经消灭了吴国的所有部队,因此吴国不敢再来袭击他的营地。
12. 畿曰:“倘是陆逊试敌,奈何?”
- 注释:这句话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这次袭击是由陆逊故意测试他的应对能力的话,那么刘备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13. 正言间,人报山上远远望见吴兵尽沿山望东去了。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刘备在听到报告后的反应,吴国的全部部队都开始向东撤退。
14. 先主曰:“此是疑兵。”
- 注释:这句话是对前面情况的解释,刘备认为这是吴国的一支部队在进行迷惑性的移动。
15. 令众休动,命关兴、张苞各引五百骑出巡。黄昏时分,关兴回奏曰:“江北营中火起。”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刘备命令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带队巡逻,并且在黄昏的时候接到报告说江北的营地发生了火灾。
16. 急令关兴往江北,张苞往江南,探看虚实:“倘吴兵到时,可急回报。”二将领命去了。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刘备的命令和他的儿子们的行动,他们需要调查情况并尽快报告给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