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书报入成都。后主刘禅遣使回贺,吴使薛珝答礼。珝自蜀中归,吴主孙休问蜀中近日作何举动。珝奏曰:“近日中常侍黄皓用事,公卿多阿附之。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休叹曰:“若诸葛武侯在时,何至如此乎!”于是又写国书,教人赍入成都,说司马昭不日篡魏,必将侵吴、蜀以示威,彼此各宜准备。姜维听得此信,欣然上表,再议出师伐魏。时蜀汉景耀元年冬,大将军姜维以廖化、张翼为先锋,王含、蒋斌为左军,蒋舒,傅佥为右军,胡济为合后,维与夏侯霸总中军,共起蜀兵二十万,拜辞后主,径到汉中。与夏侯霸商议,当先攻取何地。霸曰:“祁山乃用武之地,可以进兵,故丞相昔日六出祁山,因他处不可出也。”维从其言,遂令三军并望祁山进发,至谷口下寨。时邓艾正在祁山寨中,整点陇右之兵。忽流星马报到,说蜀兵现下三寨于谷口。艾听知,遂登高看了,回寨升帐,大喜曰:“不出吾之所料也!”原来邓艾先度了地脉,故留蜀兵下寨之地;地中自祁山寨直至蜀寨,早挖了地道,待蜀兵至时,于中取事。此时姜维至谷口分作三寨,地道正在左寨之中,乃王含、蒋斌下寨之处。邓艾唤子邓忠,与师纂各引一万兵,为左右冲击;却唤副将郑伦,引五百掘子军,于当夜二更,径从地道直至左营,于帐后地下拥出。

”`
三国时期,吴国的丁奉和蜀国的姜维为了阻止邓艾的入侵,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丁奉巧妙地设下计策,成功斩杀了孙綝,而姜维则成功地破坏了邓艾的计划,为蜀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诗句:

却说姜维恐救兵到,先将军器车仗、一应军需、步兵先退,然后将马军断后。细作报知邓艾,艾笑曰:“姜维知大将军兵到,故先退去。”细作曰:“非也,某夜潜至谷口,径夺诸寨,克其三部。”

译文:

再说姜维担心救援的军队已经到来,便先行撤退,把战车和所有军用物资以及步兵部队撤走了,然后把骑兵留作后卫。然而,有消息报告给了邓艾,邓艾嘲笑道:“姜维知道我大军即将到达,所以才先行撤退。”原来这个情报是由一个奸细提供的,他在夜里悄悄来到谷口,夺取了几个营寨,并取得了胜利。

注释:

  1. “却说”:表示接下来将讲述的是与前面不同的内容。
  2. “姜维”和“邓艾”:这是本段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姜维是蜀国的将领,邓艾则是魏国的将领。
  3. “却唤子邓忠,与师纂各引一万兵,为左右冲击”:这里提到了邓艾的两个儿子和一位名叫师纂的人,他们被派去作为左右冲击的队伍。
  4. “细作报知邓艾”:这里的“细作”指的是间谍或者密探,他们向邓艾报告了姜维的行动。
  5. “将马军断后”:这里描述了姜维的角色,他负责保护军队的后方。
  6. “细作曰:‘非也’”:这个细节表明了情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7. “细作曰:‘非也’”:这里的“非也”意味着情报是错误的。
  8. “丁奉定计斩孙綝”:丁奉是孙权的部下,他在这个故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9. “姜维斗阵破邓艾”:姜维在这里展示了他的英勇和智谋。

赏析:

这段文字展现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丁奉和姜维的行动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还揭示了战争中的政治和心理因素。通过这些人物的行为和决策,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