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擂,河北夹枪。大擂棒是鳅鱼穴内喷来,夹枪棒是巨蟒窠中拔出。大擂棒似连根拔怪树,夹枪棒如遍地卷枯藤。两条海内抢珠龙,一对岩前争食虎。
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物,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
诗句:
水浒传 · 第九回 ·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山东大擂,河北夹枪。大擂棒是鳅鱼穴内喷来,夹枪棒是巨蟒窠中拔出。大擂棒似连根拔怪树,夹枪棒如遍地卷枯藤。两条海内抢珠龙,一对岩前争食虎。
译文:
《水浒传》第九回:柴门迎四海英雄,林冲重振雄风。
山东与河北,分别展开激烈对决;大擂与夹枪,展现各自独特技艺。大擂棒犹如连根拔起的怪树,夹枪棒则像遍地卷起的枯藤。两军在海上争夺珍珠般英勇,在山前争夺食物般的凶猛。
注释:
-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中国古典长篇章回小说,讲述的是宋江领导的梁山泊起义军的故事。
- 第九回:《水浒传》中,故事主要围绕“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事件展开。
- 柴门迎四海英雄:形容柴进的豪气和宽广胸怀,能迎接来自各地的英雄。
- 山东:指中国东部地区,历史上以豪侠著称。
- 河北:指中国北部地区,历史上也以武勇闻名。
- 大擂:这里指的是山东地区的大擂台比武,比喻力量强大的地方或人物。
- 夹枪:指的是河北地区的武术风格,动作迅猛且带有攻击性。
- 鳅鱼穴内喷来:形容棍法变化多端,如同鳅鱼在洞穴中喷射而出。
- 巨蟒窠中拔出:比喻棍法威力巨大,像是从巨大的蟒蛇口中拔出来的一样。
- 连根拔怪树:形容棍法强劲有力,能够彻底击败对手。
- 遍地卷枯藤:比喻棍法连绵不断,如同枯藤在地面上卷曲。
- 两条海内抢珠龙:形容两军在海上争夺珍珠一般英勇,比喻双方实力强大,竞争激烈。
- 对弈者:指两位高手进行较量的人。
- “少歇”:停止战斗的意思,此处是林冲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手后要求暂停的意思。
- 柴进:指柴家庄的主人,也是故事中的关键角色。
- 权当:暂且、暂时之意。
- 小可:谦称自己。
- 失了计较:失去了正确的判断或策略。
- 十两银:指银子的重量,十两银子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水浒传》中的一场精彩对决,通过对两位高手的较量,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武艺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与尊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两位高手之间的激烈对战,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整首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