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绾两枚鬅松双丫髻,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腰系杂色彩丝绦,背上松纹古铜剑。白肉脚衬着多耳麻鞋,锦囊手拿着鳖壳扇子。八字眉一双杏子眼,四方口一部落腮胡。
那先生一头打庄客,一头口里说道:“不识好人!”晁盖见了叫道:“先生息怒。你来寻晁保正,无非是投斋化缘。他已与了你米,何故嗔怪如此?”那先生哈哈大笑道:“贫道不为酒食钱米而来。我觑得十万贯如同等闲,特地来寻保正有句话说。叵耐村夫无礼,毁骂贫道,因此性发。”晁盖道:“你曾认得晁保正么?”那先生道:“只闻其名,不曾会面。”晁盖道:“小子便是。先生有甚话说?”那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贫道稽首。”晁盖道:“先生少请到庄里拜茶如何?”那先生道:“多感。”两人入庄里来。吴用见那先生入来,自和刘唐、三阮一处躲过。
水浒传·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这首诗是《水浒传》第15回的开头,描写了一位名叫公孙胜的先生的形象。公孙胜是一个道士,他的外貌和穿着都与古代道士相似,他的眉毛像八字形,眼睛像杏子,嘴巴像四方的口,下巴上有胡子。他的头发被扎成两个小辫子,身穿一件短布袍,腰间系着五彩丝带,背上背着一把古铜色的剑。脚上穿的是麻鞋,手中拿着一把扇子。
诗中提到了“头绾两枚鬅松双丫髻”,这是形容公孙胜的头发像山一样高,又像松树一样蓬松。“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则表明他穿着的是简朴的衣服,像是从巴山带来的。“杂色彩丝绦”则显示了他的服饰多彩多姿,非常讲究。
诗中描述了公孙胜的表情,“白肉脚衬着多耳麻鞋”,这里的“白肉脚”可能是指他的肤色比较白,“多耳麻鞋”则是说他穿着一双大底的麻鞋。“锦囊手拿着鳖壳扇子”则表示他的手持物品,可能是用来扇风或驱邪的道具。
诗中出现了一段对话,“那先生一头打庄客,一头口里说道:‘不识好人!’晁盖见了叫道:‘先生息怒。你来寻晁保正,无非是投斋化缘。他已与了你米,何故嗔怪如此?’那先生哈哈大笑道:‘贫道不为酒食钱米而来。我觑得十万贯如同等闲,特地来寻保正有句话说。叵耐村夫无礼,毁骂贫道,因此性发。’晁盖道:‘你曾认得晁保正么?’那先生道:‘只闻其名,不曾会面。’晁盖道:‘小子便是。先生有甚话说?’那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贫道稽首。’晁盖道:‘先生少请到庄里拜茶如何?’那先生道:‘多感。’两人入庄里来。”这段话描绘了公孙胜与晁盖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赏析:这首诗通过公孙胜的形象展示了他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他的外表与古代道士相似,给人一种神秘感。而他的言行举止则表现出了他的智慧和深沉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对白也揭示了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的过程。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