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新官宗府尹到任之后,请将一员新调来镇守济州的军官来,当下商议招军买马,集草屯粮,招募悍勇民夫,智谋贤士,准备收捕梁山泊好汉。一面申呈中书省,转行牌仰附近州郡,并力剿捕;一面自行下文书所属州县,知会收剿,及仰属县着令守御本境。这个都不在话下。

且说本州孔目,差人赍一纸公文,行下所属郓城县,教守御本境,防备梁山泊贼人。郓城县知县看了公文,教宋江迭成文案,行下各乡村,一体守备。正是:

一纸文书火急催,官司严督势如雷。

只因造下迷天罪,何日金鸡放赦回?

且说宋江见了公文,心内寻思道:“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犯了大罪,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观察,又损害了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自己一个心中纳闷,分付贴书后司张文远,将此文书立成文案,行下各乡各保,自理会文卷。

【诗句】
水浒传 · 第二十回 ·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一纸文书火急催,官司严督势如雷。
只因造下迷天罪,何日金鸡放赦回?

【译文】
《水浒传》第二十回:梁山泊好汉受到敬重
新上任的府尹宗在上任后召集了一员新任军官来管理济州。他开始筹划招揽军队、购买马匹、囤积粮食并招募勇猛的百姓和智慧之士,准备抓捕梁山泊的好汉们。同时向中书省提交了申请,转达了牌文,要求附近各郡协助剿灭这些贼寇。他还亲自下发文书到下属各县,命令他们全力防守自己的领土。
本州的孔目差人将公文送达至郓城县,要求知县做好防守措施,防备梁山泊的盗贼。宋江接到这份公文后,心中感到忧虑。他思考着晁盖等人因被逼无奈才犯下如此严重的罪行,他们抢劫了生辰纲,杀害了官府人员、重伤了何观察,又损失了众多官军的力量,还活捉了黄安。这样的罪过,是灭九族的大罪!尽管他们是被逼无奈才这样做,但是在法律上却无法宽恕。如果有任何失误,那将如何是好?
宋江心中烦恼不已,他吩咐贴书后司张文远将这份公文整理成详细的文案,然后下发至各个乡村,让每个地方自行负责处理。
【关键词解释】

  1. “水浒” - 指《水浒传》,《水浒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写宋代农民起义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2. “第二十回” - 小说《水浒传》的第二十个故事章节。
  3. “义士尊晁盖” - “义士”指的是有正义感的人,“晁盖”是小说中的主角之一,原是梁山泊的首领。
  4. “郓城” - 山东省郓城县,此处指宋江所在的县。
  5. “月夜走刘唐” - 刘唐是另一位梁山好汉,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离开了宋江的家。
  6. “一纸文书” - 指朝廷下达的命令或公文。
  7. “宋江” - 《水浒传》中的主角之一,后来成为梁山泊的主领袖。
  8. “孔目” - 古代官职名,此处用来称呼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
  9. “牒” - 古代的一种文书格式,用于传达皇帝的诏书或命令。
  10. “金鸡” - 古代传说中能报晓的鸡,此处比喻及时的解救或释放。
  11. “灭九族” - 古时刑法,指家族中所有成员都受到惩罚。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宋江在收到新上任府尹宗的一纸公文后的心理活动和行动决策。诗中表达了宋江对于晁盖等人因被迫走上梁山而犯下重大罪行的深深忧虑和无力感,同时也显示了他作为领导者在面对压力时的责任感和决断力。通过宋江的行动,诗人揭示了他在乱世中寻求正义和秩序的复杂心理。此外,诗中也体现了封建时代法律制度对个人行为的严格制约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压迫感,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