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取一个拍开看了,叫道:“酒家,这馒头是人肉的?是狗肉的?”那妇人嘻嘻笑道:“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荡荡乾坤,那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滋味?自来我家馒头,积祖是黄牛的。”武松道:“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那妇人道:“客官那得这话!这是你自捏出来的。”武松道:“我见这馒头馅内有几根毛,一象人小便处的毛一般,以此疑忌。”武松又问道:“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那妇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那妇人笑着寻思道:“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不是我来寻你。我且先对付寻厮!”这妇人便道:“客官,休要取笑。再吃几碗了,去后面树下乘凉。要歇,便在我这家安歇不妨。”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武松又道:“大娘子,你家这酒好生淡薄,别有甚好的,请我们吃几碗。”那妇人道:“有些十分香美的好酒,只是浑些。”武松道:“最好,越浑越好吃。”那妇人心里暗喜,便去里面托出一旋浑色酒来。武松看了道:“这个正是好生酒,只宜热吃最好。”那妇人道:“还是这位客官省得。我荡来你尝看。”妇人自忖道:“这个贼配军正是该死。倒要热吃,这药却是发作得快。那厮当是我手里行货!”荡得热了,把将过来筛做三碗,便道:“客官,试尝这酒。”两个公人那里忍得饥渴,只顾拿起来吃了。武松便道:“大娘子,我从来吃不得寡酒,你再切些肉来与我过口。”张得那妇人转身入去,却把这酒泼在僻暗处,口中虚把舌头来咂道:“好酒!还是这酒冲得人动!”
诗句
水浒传 · 第二十七回 ·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译文
水浒传中,在孟州道上,一个名叫母夜叉的妇人以馒头出售,而武松则怀疑其为人肉制品。在武松质疑后,妇人解释称馒头由黄牛制成,但武松仍觉得可疑,并询问丈夫的下落。妇人回应说丈夫外出未回,随后邀请武松在其家享用美味的酒和肉。武松对酒的品质表示赞赏,甚至提议热饮更佳,而妇人则认为武松懂得欣赏她的好意。在酒宴过程中,妇人暗中将毒酒倒入酒中,准备让武松品尝。当两人喝到热酒时,妇人谎称酒香无比,但实际上是毒药。最后,在武松要求更多肉的情况下,妇人故意将酒泼在隐蔽处,并称赞酒好。
注释
- 母夜叉:形容人貌丑或性格凶悍。
- 孟州道: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
- 清平世界:太平无虞的社会环境。
- 十字坡:古地名,位于今天的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境内。
- 肥的切做馒头馅:形容食物过于油腻,不适合食用。
- 瘦的却把去填河:指食物过于瘦弱,难以下咽。
- 灯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
- 引蛇出洞:用诱饵引诱敌人进入圈套。
- 荡来你尝看:荡漾过来让你尝尝。
- 药却是发作得快:药物效果迅速。
- 这贼配军:这里指武松。
- 大娘子: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 荡来:拿来的意思。
- 行货:指货物。
- 试尝:尝试吃。
- 咂道:舔食。
赏析
《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故事与“武松遇母夜叉”情节相互映衬,展现了武松的英雄本色与正义感。在这一回中,武松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识破了妇人的诡计。然而,面对如此狡猾的对手,武松并未轻易屈服,而是巧妙地利用对方的弱点反击,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同时,这一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情况,如贫富差距、道德沦丧等问题,使得《水浒传》不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更是一面反映时代风貌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