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两日,到第三日,庄兵报道:“宋江又调军马杀奔庄上来了。”祝彪道:“我自去上马拿此贼。”便出庄门,放下吊桥,引一百余骑马军杀将出来。早迎见一彪军马,约有五百来人。当先拥出那个头领,弯弓插箭,拍马轮枪,乃是小李广花荣。祝彪见了,跃马挺枪,向前来斗。花荣也纵马来战祝彪。两个在独龙冈前,约斗了十数合,不分胜败。花荣卖了个破绽,拨回马便走,引他赶来。祝彪正待要纵马追去,背后有认得的,说道:“将军休要去赶,恐防暗器。此人深好弓箭。”祝彪听罢,便勒转马来不赶,领回人马,投庄上来,拽起吊桥。看花荣时,也引军马回去了。祝彪直到厅前下马,进后堂来饮酒。孙立动问道:“小将军今日拿得甚贼?”祝彪道:“这厮们夥里,有个什么小李广花荣,枪法好生了得。斗了五十余合,那厮走了。我却待要赶去追他,军人们道:’那厮好弓箭,’因此各自收兵回来。”孙立道:“来日看小弟不才,拿他几个。”当日筵席上,叫乐和唱曲,众人皆喜。至晚席散,又歇了一夜。
诗句
水浒传 · 第五十回 ·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过了一两日,到第三日,庄兵报道:“宋江又调军马杀奔庄上来了。”
祝彪道:“我自去上马拿此贼。”便出庄门,放下吊桥,引一百余骑马军杀将出来。早迎见一彪军马,约有五百来人。当先拥出那个头领,弯弓插箭,拍马轮枪,乃是小李广花荣。
祝彪见了,跃马挺枪,向前来斗。花荣也纵马来战祝彪。两个在独龙冈前,约斗了十数合,不分胜败。
花荣卖了个破绽,拨回马便走,引他赶来。
祝彪正待要纵马追去,背后有认得的,说道:“将军休要去赶,恐防暗器。”
祝彪听罢,便勒转马来不赶,领回人马,投庄上来,拽起吊桥。
看花荣时,也引军马回去了。
祝彪直到厅前下马,进后堂来饮酒。孙立动问道:“小将军今日拿得甚贼?”
祝彪道:“这厮们夥里,有个什么小李广花荣,枪法好生了得。斗了五十余合,那厮走了。我却待要赶去追他,军人们道:’那厮好弓箭,’因此各自收兵回来。”
译文
在水浒传第五十一回中,宋江调集大军攻打祝家庄,连续三日发动攻击,最后成功拿下了祝家庄。在第四天结束时,祝彪接到报告称宋江再次集结兵力向庄上进攻的消息。他决定亲自出战,带着一百多骑兵冲出去迎战。这时迎面而来的是一支大约有五百人的敌军队伍,为首的正是小李广花荣。祝彪立即策马挥枪与花荣交战,两人在独龙冈前激烈交锋数十回合,不分胜负。花荣故意露出破绽,诱祝彪追击,然后快速撤退。祝彪欲追赶,被一名认出花荣身份的人阻止,警告他提防对方的暗器,并最终没有追击而是撤回。此后,祝彪回到庄内,并在宴会上和孙立等人畅饮。晚些时候,祝彪请求孙立明天展示他的武艺。当晚宴散后,他们又休息了一夜。
赏析
这段描述展现了《水浒传》中一个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通过详细描绘战斗的细节、人物的动作以及对话,作者成功地营造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场的硝烟与紧张气氛。
通过“过了一两日,到第三日”的叙述方式,作者为读者设定了故事的时间背景,并暗示了战争的延续性和紧迫性。接着,通过祝彪和花荣的首次交锋和各自的策略,展示了两位英雄之间的较量及其智谋和勇气。
文中对花荣的“枪法好生了得”的描述以及双方的激烈对战,不仅增强了情节的紧张感,还突显了主角们在对抗中的英勇无畏。同时,通过敌方将领的提醒和祝彪的谨慎选择,反映了战争中的智慧和谨慎对待敌人的重要性。
祝彪在宴会上的请求和孙立的回答,进一步加深了故事的情感色彩。这种互动不仅增添了戏剧性的张力,也体现了人物间的友情和尊重。
这一节的文学魅力在于其紧凑的结构、丰富的细节以及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使整段文本既具有历史背景的真实感,又不失文学艺术的美感。